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苍南警方破获制售假酒包装案

乔装改扮捣黑窝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缪正特

  本报讯 五粮液、剑南春、洋河、郎酒……这些名酒,成了造假分子眼中的“肥肉”。为掩人耳目,他们费尽心机,将制假窝点隐藏在僻静竹林深处的破旧小楼内。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公安民警扮作电工,深入制假窝点侦查。

  12月2日下午,苍南警方开展统一抓捕收网行动,成功破获涉及全国近10个省、市的制售假酒外包材料大案,抓获张某、徐某等涉案人员7名,捣毁制假窝点7个,缴获五粮液、洋河、剑南春、郎酒等各类酒外包材107.3万个(套),查获印刷机、烫金机等各类制假机器11台,总涉案价值上亿元。目前,张某、徐某等7人被依法刑拘。

  今年5月,苍南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发现一条线索:有人在苍南藻溪、钱库、金乡和龙港等地,大肆生产假冒的五粮液、洋河等各类名酒外包材料。首先进入警方视线的是本地人、34岁的张某,他有造假前科,和国内多个省市的假酒制造者保持密切联系。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这是一个以张某为首,徐某等人为骨干的制造假酒外包材料犯罪团伙,其销售网络涉及浙江、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

  张某十分精明,他和团伙成员精心选址,把制假窝点放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农村,而且把印刷、加工、组装等工序放在不同窝点。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每人负责一道工序,“成品”把关和业务联系都由张某亲自负责。

  7大制假窝点中,藻溪镇的窝点隐蔽性最强,藏在山脚下的竹林深处,进出只有一条一人多宽的通道。办案民警曾几次试图暗访,但每每接近窝点,都险些被“外围哨”发现,只得另想办法。办案民警乔装打扮,化身供电所维修工人,以电路检查维修为名,探明制假窝点的内部情况。在钱库镇的制假窝点,张某等人为保证安全,在房前屋后的外围安装了四个探头,随时监控四周的动静。

  12月2日,苍南警方调集100余名警力,兵分12组,对藻溪、钱库、金乡、龙港等地的涉假窝点和涉案人员同步展开收网行动,张某等人相继落网。

  据了解,张某早年经商失败,为牟取暴利,便伙同徐某等人干起造假的勾当。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乔装改扮捣黑窝 2013-12-06 3285730 2 2013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