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油茶花开

  杨新元

  参加省作协组织的知名作家“走进柚都石城,体验生态家园”常山采风活动归来,我曾问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脑海里还会留下哪些值得回味的记忆?

  是曾经深受宋徽宗喜爱,与灵壁石、太湖石相媲美,以“奇、珍、稀、美”著称的常山“巧石”吗?那当然很美。每一块石头都造型轻巧,空灵剔透,婀娜多姿,令人产生无穷遐想。是清香四溢,被誉为“常山一宝”的胡柚吗?我们参观的天子胡柚公司拥有的全自动进口生产线真的让人大开眼界。而在成片的胡柚地里品尝亲手采摘的胡柚,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又让我们这些城里人经久难忘。是景色秀美的月亮湾风光吗?虽然天气有点冷,但是,泛舟月亮湖上,看渔民撒网捕鱼,欣赏眼前的青山绿水,呼吸着几乎有点甜味的空气,确实让人心旷神怡。是游览被称为“衢州母亲山”的三衢山吗?1300多年前,一座城市因它得名,泽被后世绵延至今。这座在亿万年前因地球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大山,属于灰岩岩溶地貌,怪石嶙峋,溶洞奇特,千姿百态的石林景观,被称为“秀甲东南,江南一绝”,有“华东第一石林”之誉。如今,这里已成为常山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大自然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浙江的西大门,常山县虽然地处偏远,面积不算大,但交通便捷,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人文荟萃。“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代诗人曾几描写常山美景的绝句《三衢道中》,因入选了教科书而使常山闻名遐迩。是的,常山有太多的天地之精华,常山也有太多的东西令人怀念与牵挂。难怪它会集“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常山胡柚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等众多桂冠于一身。

  然而,让我真正感到震撼,并在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的,却是参观县里的油茶基地和新昌乡的油茶土榨馆。那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开满了白色的油茶花,好像刚下了一场大雪,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那样美好、圣洁、壮观,令人震撼。那用木质榨油机榨出的山茶油,清香四溢,充满了乡村的原生态味道,又让人过目难忘。

  那天上午,晴空万里。汽车从我们的驻地出发后,在国道上欢快地奔驶着。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程,在一个青山连绵的地方停了下来。陪同的县委宣传部王群峰副部长告诉我们,油茶基地到了。

  此刻,我走进静静的油茶树林,与油茶树“亲密接触”。那一棵又一棵油茶树,大大小小,高高矮矮,长满了山坡到山顶的每一个地方。每一棵树上,都开满了白色的油茶花。花不大,白色的花瓣中间,是黄色的花蕊。我们经过树旁轻轻一碰,如雪花般的白色花瓣就轻盈地飘落下来。当地人有谚语赞道:“茶籽树,开白花, 风吹霜打都不怕。蜜儿甜,果儿大,榨出油儿顶呱呱。”陪同的县作协老连告诉我,可惜眼下已过了油茶果收获的季节,如果再早一点来,我们就能看到油茶树“花果同枝”的奇异景象了。油茶树又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属茶科,是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它全身是宝: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人们优质的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是上好的有机肥料,果皮也能作为提制栲胶的原料。

  跟着老连,我们在油茶树林里边走边看。眼前的油茶树大都有2米多高,树杆碗口粗细。老连说,别看这些油茶树个儿不高,但也起码有上百年的树龄了。走了一会儿,老连叫道:“快来看,茶树王!”他指着一棵有三四米高的老茶树说:“这棵油茶树,可以称得上是茶树王了,起码有三百多年树龄了。”经老连一说,我不禁细细地打量起来。在冬日的阳光下,“茶树王”确实相貌出众。同周围的树相比,“茶树王”要高出很多。主杆周围,已长出了七八根的支杆,古杆扶疏,气宇轩昂。树冠很大,潇洒地向空中伸展,树叶碧绿油亮。虽然已是几百年的寿翁,看起来却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每一个枝杆上都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一阵轻风吹过,“茶树王”抖动起丰满的树冠,发出轻轻的沙沙声,似乎在向我们点头致意。我想,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长廊里,有多少古人也像我们一样,在这里与茶树王“亲密接触”,静听着四周的风声鸟鸣,观赏这如海的茶树林呢?如果“茶树王”会说话,它一定会告诉我们许多人间往事。老连告诉我,常山县的油茶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全县现有油茶面积二十多万亩,所以有浙西“绿色油库”之称。油茶果的生长周期很长,从开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汲取天地的自然灵气。春天形成花蕾,冬天油茶花开,而此时上一年的果实同时成熟了,就会出现花果同枝的奇观。在当地,山民们把这形象地称作“抱子怀胎”。枝上挂满果,开心把年过;枝头开满花,明年顶呱呱。“今年的油茶花开得盛,看来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老连开心地说。

  看罢油茶基地,汽车又把我们载到了新昌乡的传统榨油技艺展示馆。走进油坊,中间直径近3米的木制大碾盘最为显眼。圆心处是转动轴,外圈是放茶籽的环形槽,三个铁质碾轮等距离分布在槽中,又通过木臂与轴相连。榨油的老师傅告诉我:“油茶果采下来后,先要在太阳下晒裂,剥出茶籽、拣壳、烘干,再挑进油坊,经过碾、炒、蒸、包、榨几道工序,把茶油榨出来。”碾是榨油的第一道工序,碾盘最早是由人拉着转的,后来用牛拉,再改用水轮。这个榨油馆,就是保持了古老的榨油工序。当然,现在榨油,都是机械化了。说话间,水通过水槽流进来了,大碾盘就动起来了,发出轰轰的响声,榨油馆里顿时机声隆隆。

  经过炒、蒸、包几道工序后,就进入最后一道榨油了。榨油被当地人称为“打油”,所用的“木龙榨”由两根或独根的巨木镂空而成。“嘿哟——嘿哟——”,虽然已是冬季,打油老师傅却只穿着一件单衣,双手扶住沉重的撞杆,先是反方向拉动,然后用力往前一推。伴随口中低沉的号子声,撞杆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后,“砰”的一声重重撞在扦头上。随着一次次撞击,金黄色的山茶油就从“木龙榨”的出油口汩汩流出,芳香四溢。我们同行的几位作家也兴致勃勃地上前一试。可惜看看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不是打偏了,就是力道不够。现在,这种土法榨油技术,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茶油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本草纲目》中就有“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嗽、去疾垢”的记载。它的化学成分和橄榄油相近,故有“东方橄榄油”之称,长期食用能降低胆固醇,降血脂,降血压,茶油中的山茶苷还具有抗癌作用呢。

  有一首歌叫《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是歌手孟庭苇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唱红大江南北的;而常山有一首写油茶花的歌,叫《冬天到常山来看花》,也旋律优美,让人听后难忘:“青山爱她呀,绿水爱她呀,爱她洁白如雪的花;开在山坡呀,开在寒冬呀,唯有家乡的油茶花。蝴蝶爱她呀,蜜蜂爱她呀,爱她甜美如蜜的花;昼有风华呀,夜有情话呀,风情万种的油茶花。”油茶花虽然不如牡丹花那样娇美,也没有苿莉花那样清香迷人,但它洁白如雪,朴实无华,靠着千朵万朵的相互映衬,才形成了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而油茶果在树上孕育了整整一年,甘于寂寞,默默地吸收天地之灵气,在漫长的日子里不断充实自己,才把自已奉献出来,难怪它有“人间奇果”之誉。我想,当今这个金钱崇拜、人心浮躁的社会中,油茶花朴实无华,甘于寂寞,不畏严寒,甘于奉献的的品格,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学习的吗?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油茶花开 2013-12-06 3274935 2 2013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