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两千“社区学习共同体”遍布杭州

一起交流,心靠得更近

  通讯员 郑维维 记者 王婷

  本报讯 城市的楼越来越高,邻里关系却越来越淡,如何缩短社区居民距离,营造一个温情的社区环境?遍布杭城的2000家“社区学习共同体”回答了这个问题。近日在余杭落幕的2013年“共同学习 让城市更美好”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为新型社区学习共同体出谋划策,也对杭州市教育局成人教育中心推行的“社区共同体”给予了高度肯定。

  “摩天大厦营造了一个个井底般的世界,你我的物理空间越来越近,心灵距离却是越来越远。而通过社区共同学习,我们能在城市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所汪国新主任介绍说,“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指社区居民基于基本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共同构筑的非正式学习团体。现在的城市居民虽然生活在一起,却找不到那条联系彼此的纽带,现在,这条纽带就是“社区学习共同体”。

  江干区京惠社区有居民3450人,是典型的迁入型社区。5年前,在社区支持下,住在该社区的著名作家、诗人崔汝先及诗词爱好者姚兔儿发起创建了“秋水诗韵”诗社,广邀诗友。这一“社区学习共同体”将每月15日定为雅集日,以诗词赏析与创作为学习内容,如今,第一本社区诗集《京惠诗韵》已经出版。

  “我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原来没事的时候,就和工友们打打牌消磨消磨时间。虽然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却从来没有感觉这里是个家。后来参加了社区学习,我发挥了自己少数民族的舞蹈特长,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归属感。”这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感叹。

  患上“城市病”的人们需要汲取学习的养分,来改变精神世界的贫瘠。“现在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新增的六分之一人口的基础教育问题,更应该关注六分之五的成人教育问题”,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成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落脚在社区文化建设,而社区文化建设主要依靠‘社区学习共同体’”。

  据悉,杭州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有专为农民工服务的九堡“草根之家”等许多成功案例。为提高“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吸引力、有效性,杭州市特意编制了学习型社团地图,并公布社团特色、主要人群以及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负责人联系电话等信息,同时,还规定各区县(市)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万分之零点五的比例,配备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一起交流,心靠得更近 2013-12-02 3275957 2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