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

王公懿作品展亮相西子湖畔

秋瑾组画原版归乡

  本报杭州11月29日讯

  通讯员 刘佳波 潘玮 记者 王婷

  时光倒溯33年,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当时为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的王公懿创作的木刻组画《秋瑾》脱颖而出,与罗中立的油画巨制《父亲》双双受到美术界的强烈关注。可以说,浙江是王公懿艺术创作上的故乡,《秋瑾》组画是她开启艺术殿堂的“金钥匙”。

  今天,这组代表中国版画高度的木刻组画《秋瑾》的原版作品重回西子湖畔,王公懿将其捐赠给了浙江美术馆。在浙江美术馆展厅中,7幅木刻作品《秋瑾》组画一字排开,满头银发的王公懿站在画作前,仿佛找回了创作之初的那份感动。

  早在王公懿的高中时代,她就看过秋瑾的照片并牢牢地被秋瑾的美丽与坚定所吸引,“那是怎样一个女人?在那样的时代,选择了那样的生活!”

  1978年,33岁的王公懿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辞职南下来到杭州,成为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一名研究生,“当时选择位于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也许有着西子湖留有秋瑾一缕芳魂的原因。” 许是宿命,秋瑾这位伟大的女性早已在王公懿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当导师询问她准备什么毕业创作时,她脱口而出:“画秋瑾!”没有深思熟虑,却绝非偶然。

  为了创作《秋瑾》组画,王公懿专程去了绍兴。铺上白纸构思时,她思考了很久,在创作时,她把心中的情绪都倾注在那7块板中,选择了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和日本木刻艺术家的手法,并结合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些样式,创作了这组《秋瑾》组画。

  “王公懿是一个特别有痛感的人,她会为中国文化的流落而落泪,感受文化之痛,寻找内在气息,用身体去倾听和感受一切。”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做出了如此评价。

  时隔多年,早已旅居美国的王公懿于2011年将《秋瑾》组画等33件版画作品捐赠于浙江美术馆。如今,她又将《秋瑾》组画原版也捐赠了出来。“这对于王公懿来说,不仅仅是回归这片艺术故乡,更是一个新的出发。”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这样说。

  除此之外,王公懿捐赠给浙江美术馆的作品还有近年创作完成的《日记》系列和《辋川图错综》系列。

  走入浙江美术馆4号厅,眼前呈现一片清净纯粹,这里展出的是《辋川图错综》,只是简单的点线,黑白相间的基调,但是果决畅快的刀法和简洁灵动的木刻,还嘈杂的人世间一片宁静。

  距离成名作《秋瑾》组画创作33年后,王公懿再一次拿起木刻刀,完成了《辋川图错综》,这是全新的语言,说着全新的故事——没有特定的历史时空,没有入木三分的情绪,没有知识的介入干扰,她的作品展示了人性中积极向上的部分,展现了艺术创作中的严肃性,更加关注生命,关注内心。

  据悉,与捐赠同时启幕的王公懿作品展共展出王公懿作品291单件,展览至12月8日结束。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7 秋瑾组画原版归乡 2013-11-30 3277660 2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