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拱墅
用65万人的安居乐业诠释运河南端小康生活
龙佳佳
美丽拱墅
用65万人的安居乐业诠释运河南端小康生活
龙佳佳
千年古运河,最美看拱墅。美丽拱墅南临西子湖,北依皋亭山,古老而灵动的京杭大运河宛如闪亮的银链蜿蜒穿境……近年来,拱墅区围绕杭州城市“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总体规划,将“秀美”拱墅作为未来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坚持由城郊接合部向中心城区转型、工业仓储区向商贸商住区转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向市民和三产从业人员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城市现代化、产业高端化、环境生态化、生活品质化的小康之路。
奔流不息的大运河轻涛拍岸,用涓涓乳汁润泽了这片土地上65万人的安居乐业,也应和着拱墅激情荡漾的发展脉搏,见证拱墅如何从以往的胼手胝足、辛勤奔波到如今的民生欢娱、繁荣兴盛的社会巨变。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凤凰涅槃的拱墅,必将华丽蜕变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竞争力和幸福感的品质之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城市篇:
舞动“水”和“绿”,向现代化中心城区转型
杭州人有句老话“东贵西富南贫北寒”。因城市发展中长期的停滞状态,拱墅曾被民间纳为“北寒”之地。
十几年前,拱墅仅17平方公里嵌在市中心的版图内,而且是最破败的角落:斑驳的老式厂房、低矮的厂区宿舍、衰败的棚户区随处可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都非常落后。而北部的70平方公里杂乱土地,准确地讲,是城郊接合部,环境脏乱差出了名。
2001年,杭州城市框架骤然拉大,拱墅区由原来的北部城区转变为中心城区。随后的十年里,拱墅孜孜不倦地围绕“水”与“绿”的主调布局,推进“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绿水相融”的现代化新城建设。
有水,城市才有灵气。
后横港河是大运河的支流之一,昔日饱受富营养化污染,又臭又黑。而今年上半年,后横港河已从劣五类水提升至三类水质,相当于杭州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水质,鱼虾重现,清水盈盈。
原来,拱墅请小草小虫小鱼帮忙生态治理河流: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被陆续栽种到水中,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小帮手”食藻虫也来了:迅速吃掉水中看不见的藻类,降低河水浑浊度;鳜鱼、环棱螺等鱼类和螺类也纷纷“跳”入河中,吃掉水中多余的藻类、草类,形成了一条可循环的生物链。
拱墅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除了水,空气质量的变化也是一个有力证明。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3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杭州“城市之肺”——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成为杭州市首个双“国字号”森林公园。
碧波茫茫的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形如绿色海洋,虎山水库和龙山水库两大水库宛如两粒珍珠镶嵌其中。水面在山风吹拂之下,泛起阵阵涟漪,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如遇云雾雨天,则水天一色,游云飘渺,宛若仙境。
据介绍,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地面积达1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0.1%,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平均4000个, 是城区的150倍,是杭州主城区内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
漫步运河岸边,是树绿花繁、香飘四溢;游赏半山之中,更是绿意环绕、清幽浪漫。如今的拱墅,“灰”貌换“绿”颜,不再是杭城的“黑帽子”。
与“水”、“绿”治理同步进行的还有拱墅旧城改造、三改一拆的建设。拱墅区坚持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引擎,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全方位推进秀美新拱墅建设,近年来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七百多亿元,实现城市开发建设全覆盖。
拱墅区的华丽变身,始终将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作为头等大事。自2007年以来,连续实施两轮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投入政府性城建资金超100亿元,累计拆迁住户15022户。昔日60年如一日的“棚户区”如今成为杭州保护得最好最美的老房子群。在对小河直街、大兜路、桥西等历史街区的修缮中,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民居下店上宅的古旧风貌,更重要的是让原居民可以回到原来的家,保存了“枕河而居”的原住民结构及与之相伴的风土人情。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旧城改造工程中,民众的安居乐业,才是拱墅实现城市建设有机更新的最好见证。时至今日,再从区域战略的角度回顾“秀美拱墅”目标的意义,我们可以认为,拱墅区完成了城市建设思维的大胆突围。
产业篇:
怀抱创新与活力,向商业商贸商住区转型
2013年9月8日这天,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杭州银泰城试营业,当天开业率95%以上,人流量超过20万人次,2200个地下车位半天时间即全部爆满,再现拱墅“十里银湖墅”的商业盛世。
在过去的几年里,拱墅已经从传统老工业区的泥沼中华丽蜕变。2007年,拱墅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转迁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杭州协联热电公司等516家高能耗、高排放企业。截至2012年,拱墅区万元生产总值电耗累计下降17.96%,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而对已搬迁的旧厂址,拱墅也不是一“平”了之。运河沿岸一带一批具有拱墅风格、老厂房特色的工业遗存,拱墅选择了保留、提升,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开发文化创意产业。
旧车间成了文艺青年的“乌托邦”,老厂房变成了酒吧、咖啡馆,运河两岸游人如织,拱墅已经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新天地。而今,拱墅已形成以运河天地文创园为龙头的“一园十三区”文创产业基地,汇聚了400多家文创企业,涉及工业设计、广告策划、商业摄影、雕塑绘画等多个创意领域,并以2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上升。
从2001年打造祥符工业园区到2008年打造杭州北部软件园,再到2012年成功申报杭州运河国家广告产业园,腾笼换鸟,一座承载着拱墅产业转型升级希望的国家广告产业园正在崛起。
运河两岸,胜利河、大兜路美食街流淌着勾魂的美食;两岸的一幢幢商务楼宇,入驻着一批批充满朝气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杭州银泰城、运河上街等一批商贸综合体项目的建成开放,进一步让运河商圈逐渐兴旺起来。
拱墅,这块87平方公里的“希望之地”,正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中具有较强活力的增长极。拱墅商圈吸引来一大批高新企业争相进驻,2007年以来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超1000亿元。27家世界500强、42家国内500强入驻,万达广场、绿地中央广场等项目全面开工。预计到2016年,拱墅区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达5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0%。
美食拱墅、购物之区。徜徉在泛着淡淡光晕的湖墅路,领略着拱墅的现代时尚气息,湖墅路的城市小品、夜景灯光设计紧扣十里银湖墅与运河文化展开,建筑、环境在夜幕降临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辉煌、大气的现代风格,一座集商贸、居住、创业、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民生篇:
全民共享安居乐业,向幸福品质新生活转型
一直以来,勇于发扬首创精神,大胆拉高发展标杆,坚持不懈探索核心难点,是多年来拱墅模式深入民心的一贯风格,也是拱墅模式领跑时代的关键灵魂。
“上学难”,对于当下,是众多家长最操心最关注的问题,也几乎可以说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然而在拱墅,让更多的人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却不是问题。拱墅连续6年在初升高考试中位列杭州市最前端;连续4年在全市公办初中后1/3学生学业水平抽测中综合排名第一。
曾经的拱墅,生源外流现象十分严重。拱墅区领导对此立下“军令状”:不办好拱墅教育,“班子”集体下课。经过不断实践和大胆创新,拱墅教育大打翻身仗,以“名校集团化”战略应对上学难,新增9个教育集团。引入文澜中学、育才中学、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等优质民营教育资源。
而今,拱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是符合条件的,100%能解决上学问题。
在拱墅,人的城市化始终是主抓重点工作,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完善民生保障,区域范围全面实现就学、就医、养老、文化生活“15分钟”服务圈。
本着这样的理念,拱墅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每个街道都设立了文体站和文体中心,在家门口看电影或者文艺演出不再是稀罕事,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身份由农民和产业工人向市民和三产从业人员的转变。
如今,拱墅的居民,沿着运河散步的同时,随处走进一所书院、茶馆、咖啡馆、太极馆,可以品味到浓浓的文化味:运河文化广场、五大国家级博物馆群落交相辉映;文创园区、历史遗址、历史街区等特色文化节点星罗棋布;活态传承民俗风情、地方饮食、民间曲艺等非物质的文化,文化研究创作、文化旅游、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再现“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盛世景象,构成展示拱墅运河文化风貌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今日的拱墅,面貌焕然一新,区内人民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加速蜕变的中心城区、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区、安居乐业的生活品质之区,已成为拱墅区最佳的真实写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拱墅区委主要领导看来,要按照“拉高标杆、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坚守底线”的要求和“求新、求变、求实”的思路,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悠悠古运河在这里静静流淌,养育了一方人,拱墅也因为这一方水而变得灵动。尽管这只是一座城区,如今却体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调,古朴与现代、层叠与开阔,两种风格不可或缺地集聚在一起,在视觉冲突中,难以遮掩的是大美拱墅难以名状的和谐之韵。当前的拱墅,正努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服务业成长第一区、美丽杭州实践区、运河文化展示区,古老的城区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人民享有更高的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