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民警帮扶贵州贫困儿童
千里爱心路,几多警民情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周国亮
“冯叔叔,我挺好的。天冷了,您要多穿点衣服,保重身体。江勇。”冯吉军反复翻看这条短信,品味着其中的温馨。
冯吉军是宁海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王江勇是贵州惠水县芦山镇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偶然的一次相遇,让相距千里的他们彼此相识、相知。如今,12岁的小江勇跟随父母来到宁海,在一所小学就读,但他始终不能忘记给他温暖、让他感动的冯叔叔。
两年前,冯吉军和同事到惠水县办案,同时也把爱心传递给了小江勇等素不相识的贫困孩子。如今,爱的涟漪不断扩散。越来越多的公安民警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这个团队,演绎着跨越千里的真情故事。
千里邂逅
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
2011年7月,曾在宁海撬盗街面店铺的嫌犯罗某在惠水县芦山镇的老家落网,冯吉军和同事陶建新、葛宣辰赶赴芦山镇押解罗某。就在回来的前一天,罗某向他们吐露了一桩未了的心事:“老爹80多岁了,有心脏病,我放心不下。”
发自内心的这句话,让冯吉军等人临时改变行程,前往罗某的老家——民主村。冯吉军找到当地镇、村干部商量,最终帮老人落实了低保待遇。
从民主村返回途中,冯吉军看到几个小孩在水库边戏水,衣服破破烂烂,其中一个男孩穿着一件极不合身的长袖夹克,脸上脏兮兮。当时,作为一名7岁女孩的父亲,他的心被触动了,下车和孩子交流,得知孩子叫朱元豪,那年9岁,父母都在宁海打工,平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时,冯吉军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从民主村回来后,冯吉军辗转难眠,与同事商量后,冯吉军和同事决定结对几个孩子。很快,在芦山镇派出所所长罗继文和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冯吉军和同事与王江勇等5名孩子现场结对。他们资助每个孩子每学期500元,直到他们完成学业。当时,这些孩子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不过两三百元。
爱的种子
一次邂逅,让冯吉军和孩子们结下不解之缘。其实在他的内心,藏着一颗爱的种子。
冯吉军今年37岁,小时候家里穷,时常揭不开锅。好心的邻居看他们困难,时常你送一点米,他送几条鱼来接济。
1996年,他从警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镇海公安局实习,师从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金国民。冯吉军发现,师父有个小习惯:每次在报上发表文章收到稿费后,都会将钱投进储钱罐内。有一次,金国民叫冯吉军跟他出去办事,后来金国民走进文具店,买了很多书包。金国民把冯吉军带到余姚四明山深处的一个学校,将这些书包送给学校里的孩子。孩子们拿到新书包时兴奋的表情,让冯吉军至今记忆犹新。
“帮助他人,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童年的经历,加上师父的言传身教,让奉献爱心的理念在冯吉军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激起涟漪
起初,资助贫困孩子的事,冯吉军和同事并没有声张。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直到半年后,宁海县公安局的同事到芦山县办案,才得知冯吉军的事。
身边的人被感动了。当时冯吉军所在的跃龙派出所和宁海县公安局的领导、同事纷纷要求捐款捐物。冯吉军等人和芦山镇的几所学校约定,开设专门账户,确保每学期开学前每位结对的孩子都能收到民警给他们的500元资助款。孩子们每学期末,都要给警察叔叔们写信。如今,冯吉军有了一个新身份——惠水芦山镇的爱心联络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爱心帮扶的团队,更多的留守儿童得到帮助。目前,宁海公安局民警与包括贵州惠水芦山镇在内的留守儿童帮困结对已有近60对,原来一学期500元的资助也提高至1000元。
冯吉军和其他民警的爱心举动,在宁海打工的惠水籍人员中传开了。很多当地企业家也纷纷伸出援手,资助了10名父母在宁海打工的留守儿童。
秋去冬来,冯吉军始终挂念着那里的孩子。他打算过段时间带上一些过冬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再去一趟贵州,帮助更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