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村 美如画
——三中全会精神面对面
本报平湖11月28日电
记者 聂伟霞 李回雄 陈培华
关键词: 城乡发展一体化
地点:平湖市钟埭街道花园村
参加人员:街道、村干部和村民代表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小车,生活美如画。’原本书中描绘的幸福生活如今成了现实。”今天上午,列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十八大代表、本报记者俞佳友与平湖市钟埭街道花园村村民共聚一堂,学习全会精神,畅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述说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跨过和睦桥,走进花园村,一幢幢高楼和整洁的环境,让俞佳友感慨:“这里不像农村,更像漂亮的新型小区。村庄集聚让农民上了楼,城乡一体化让农民生活大变样。”
紧邻市区的花园村,2000多位村民以往一直靠种稻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嘉兴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建设中,在全国首推“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养老”的两分两换新模式,让农民变市民,拿上了“退休工资”,并住进集社会管理、卫生服务、文体活动、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社区公寓。
村党支部书记吴飞林介绍,“两分两换”就是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
“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花园村已经做了有益探索,富裕了一方百姓。”俞佳友一边记笔记一边说。
说起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变化,60岁的周根新迫不及待地抢过话茬,他掰着手指说:“一是生活环境变得整洁、舒畅,以前住的是泥墙房,满地猪牛粪,现在住进了300多平方米的新公寓;二是收入稳定,原先的1.7亩多承包田流转,每年可拿1800元租金,还有每月1400多元养老金,一年收入达3万元。而以前种水稻、养猪辛苦干一年,收入不到5000元。”
“嘀铃铃……”说话间,68岁的诸补荣手机不停地响起。现在,诸补荣很“吃香”,村里有家企业三番五次邀请他去企业食堂烧饭,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工资。诸补荣正盘算着将种了40多年的4亩田流转,加上每月1500元的养老金,这样算起来,他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再加上老伴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我们夫妻俩每月收入近7000元,天天过着好日子啊。”
“目前,村周边有85家企业, 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是‘香饽饽’。”66岁的于晓平开心地说。
几次欲言,都被别人抢了,78岁的顾荣华提高嗓门说:“我家老房子拆迁后,换了3套公寓房,我和老伴住在120平方米的公寓里,还有两套房子出租,加上养老金,晚年生活无忧无虑。以前一天农活干下来,累得直不起腰。现在,每天晨练、喝茶、跳舞,娱乐生活丰富着呢。”
“现在我们唯一的盼望就是健康长寿,才能享受更好的幸福生活。”顾荣华开心地说,转而又流露出一丝严肃,“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农民生活富起来,真希望这些好政策不要变。” 顾荣华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党的好政策不但不变,而且要继续深化。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就是要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百姓……” 俞佳友向村民传递着全会的好消息,让大伙吃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