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2013时尚回顾展期待“新生”

一见你,美丽就绽放

  本报杭州11月28日讯

  记者 吴孟婕

  又到岁末年尾时,各种总结和评比成了不少都市人生活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但你是否想过,除了那些略显枯燥的“规定动作”,“回望”的眼光也可以是轻灵的、带着弹性的,不乏温情和柔软——以寻找美、展示美、收藏美之名,“新生——2013年度时尚回顾展”将于12月6日傍晚掀起盖头,摇曳出文化的姿态。

  时尚之所以不会过时,是因为它与每个特定的时代紧密关联,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值得人们记忆和回味。那么,触发时尚灵感和生机的开关藏在哪?——这是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的时尚回顾展走到第3年,想跟大家探讨的话题。展品是静态的,时间是流动的,动静之间,如何表达情绪、释放热度?若你暂缺灵感,不妨换一种“新思维”。

  比如,许多年轻人知道今年的展讯,不是通过报纸杂志或丝博馆官方网站,而是杭城著名街拍摄影师“滚叔”的微博:“今起一周,欢迎各位搭配达人以今年时尚回顾展的‘花事’‘执韧’‘国色’‘交错’四大板块为主题‘凹造型’,此外,着装中要含有一个旧物改造的‘新生故事’,体现再生、环保的理念。”

  连日来,这一由丝博馆和浙江日报文化新闻部发起的活动响应者众,因为,初选后的8名优胜者不仅有奖品,还有机会登上开幕式的舞台,由设计名家、业界大腕选出“最新生”大奖;他们的街拍图片也将走进国家博物馆,并在2013年度时尚回顾展图录中被定格。对于爱秀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岂容错过!

  比如, 延续2011年时尚回顾展社会反响热烈的“织围脖”活动,今年丝博馆的“手工编织教室”吸引了近50位民间编织爱好者的参与,其中还出现了几位国外留学生。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身边的文化氛围和时尚细节,主办方向编织达人发出征集令,迄今已收到参赛的手工编织作品近百件。今天上午,这些体现创意的小物件摆满了会议室,专家们一眼相中了“冬日晚礼服”、“足球宝贝”等几件作品,它们将在时尚回顾展中与观众见面。

  物尽其用,是对材料的最高礼赞,也是对艺术家能力的考验。明天起,一支来自中国美院雕塑系纤维艺术与空间学院的年轻力量将入驻丝博馆展厅旁的桑园,进行一番装点创作,为树穿上温暖而美丽的“衣裳”。树木长出新芽,“外衣”自然褪去——由时间制造的美,因其不可预知而尤为令人期待。

  站在下周开幕式的举办地、丝博馆一楼,馆长助理蔡琴的眼中充满期待:“将那些温暖、明亮而有趣的‘吉光片羽’捡拾起来,还原出一个可追溯的背景,留待时间的检验——承担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再也找不到比一家专业博物馆更合适的了。”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开幕式也将上演一台动态秀。蔡琴说,为契合“新生”的主题,他们邀请了杭州歌舞剧院的舞蹈演员以《白蛇传》为原型,展示一段跨越古今、唯美动人的现代舞。具体内容暂时保密,可以透露的是,还将有4套令人惊艳的服装展品穿插其中,其中包括《白鹿原》的服装设计师马德凡的作品。

  首届时尚回顾展开幕的那个奇妙夜,也是在这里,丝博馆馆长赵丰说:“博物馆举办时尚展,不仅是文化‘实验’,也是‘考验’。”是时候了,一起来盘点一下,在这场“收藏当下、延绵记忆、启迪明天”的考试中,丝博馆给出了怎样的答卷:通过3年的积累,增添馆藏近3000件,更值得骄傲的是,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举办17届来,所有金奖得主的大作已悉入麾下,这在业内是一项创举;回顾展主题从“发现”到“穿越”,再到今年加入街拍和户外元素的“新生”,展览空间和想象大幅拓展,迸发出新的思索、新的可能、新的活力。“每一次加入一些新生力量,在时间的化学作用下,新老交替相生相融,恰如时尚本身。” 本届时尚回顾展策展人之一、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冯荟说。

  你看,与美有关的事,状似旖旎,却也能这么简单地说明问题,清晰有力。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一见你,美丽就绽放 2013-11-29 3276635 2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