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城市化,从“心”开始

  十年之前,这里还是杭州的“菜园子”、“城郊结合部”,被戏称为“枪篱笆外的地方”;十年之后,生活在这里,可以到城市阳台散步观潮,到杭州大剧院看演出听歌剧,到杭州新图书馆读书阅报上网冲浪,去万象城逛街购物。

  江干区,用了10年的时间创造了旧貌换新颜的奇迹。这十年来,随着杭州市大力实施“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江干区定位为“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后,城市化推进的速度十分迅猛。而现在,我们正在酝酿着新的转型,开始新的起航,城市化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

  城市化,要让“幸福感”同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本身不是最终目标,城市化进程给老百姓所带来的归宿感和幸福感,才是我们需要城市化的根本目的。唯有人民得利,才能真正体现城市化的核心价值。为此,我们的城市化一定要系百姓心中所想、所思,让百姓生活更称心、安心、舒心。

  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城市化最终的目标。

  规划先行,让老百姓称心

  未来的家园是怎么样的?城市化让农民失去了土地,没有了房子,他们对未来的新家园是非常期待的。为了实现城市化的终极目标,我们把规划放在第一步。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只有规划好了,才能建设得好,管理得好,老百姓才能称心。

  这些年来,江干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的原则,超前谋划未来发展,先后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坚持以城市化为总抓手,通过整村拆迁,行政村转变为社区、农民转变为市民、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走出了一条彻底的、完全的城市化之路。在这过程中,首先坚持的就是“规划先行”。

  就拿丁桥来说,坚持把规划作为龙头和灵魂,率先引入“规划建镇、生态立镇”理念,确定宜居、宜业、宜游“三位一体”城市功能。在全域城市化的蓝图中善于“留白”,在开发区块与不开发区块之间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保留了皋城、沿山两个村进行旅游开发,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留下了主城区难得的农村记忆。此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抓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构建支柱产业,实现“产城交汇、产城融合”, 为美丽丁桥城市化建设注入了持续活力。

  经过十年的城市化,原先被称为“杭州西伯利亚”的丁桥镇,已经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三面农田一面山”到“条条快速路通主城”、从“一产不发达、二产不成熟、三产没兴起”的资源小镇到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丁桥”的历史性跨越。今天的丁桥镇,已经在全区率先完成全域城市化,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坚持超前规划、高起点规划,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更送来了金山银山;不仅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更让老百姓明白,城市化进程也是建设自己未来美好家园的过程,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行动中来。

  保障等人,让老百姓安心

  在城市化过程中,不管是切实可见的修路造桥,还是不可见只可感的教育、医疗、城市治安等,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问题上: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是变得更加幸福?

  城市化既是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的彻底变革,更是他们居住习惯、价值观念的彻底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政府的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扶贫帮困等一系列基本公共服务都必须跟上城市化步伐,一句话:“保障要到位”。

  农民没了土地就等于没了保障。为了消除这种担忧,江干区在城市化过程中,主动做到“保障等人”。比如,做到“房等人”,“先建房后拆迁”,在整村征地拆迁前,选定最好的位置,为老百姓开工建设回迁安置房;选定最有价值潜力的地段,确保10%留用地发挥黄金效益;做到“基础设施等人”,包括公交等人、道路等人、社区等人、学校等人、医院等人、文娱等人、商业等人;做到“社会保障等人”,拆迁之后农民能拿到“四金”,就是养老金、股金、租金、集体资产分红金。几十年来靠地养老、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得到彻底转变。

  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其中被征地农民在城市中稳定就业是农民向市民转变的重要标志。针对目前仍有较大比例的被征地农民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我们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深化就业援助模式、成立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办法,鼓励“4050”、“8090”被征地农民创业就业,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对丁桥来说,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就业最有效的办法。通过搞农家乐、办民宿、种花卉,既解决了农民就业、增加了收入,又丰富了群众生活,是一条非常好的绿色发展路子。

  人文关怀,让老百姓舒心

  如果说拆迁是前城市化阶段,那么在完成征地拆迁的后城市化阶段,我们聚焦的是人的城市化问题,使居民群众安居乐业,更好地享有城市化建设成果。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呼唤和催生着新的城市精神,塑造具有江干特色的城市精神会滋润、引领着江干城市化发展,它能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个市民,并外化为言行举止、精神面貌。只有具备了这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创新卓越等元素组成的城市精神,才能在广大市民中树立崇高的精神理想,构筑起“精神支柱”和“共同理想”,才能为江干的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再以丁桥为例,在建设美丽丁桥过程中,通过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宣传阵地,以及“江干好人”、“最美杭州人”等评选活动,倡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自尊、自强、独立、包容的市民精神,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型、向人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活对人的城市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丁桥镇针对居民群众对丰富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抓实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抓好“一社一品”建设,打造“家门口的文化乐园”, 努力做精做优,做出特色,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城市化,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努力。不仅要培养一批具有城市视野、城市责任感、现代城市管理能力的党员干部,更要引导老百姓理解、支持和参与,培养他们的认同感。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言出必行,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老百姓就会理解、支持和参与城市化建设。老百姓,才是我们推进城市化的真正动力和基础。

  过去十年,江干的城市化以百姓心中需求与期盼为出发点,以共建共享为目的,推进了钱塘江时代杭州新中心的建设与繁华。今后十年,江干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目标,将百姓期盼与江干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相融合,一切从“心”开始,聚全区之力,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新家园。

  【作者为杭州市江干区委书记】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城市化,从“心”开始 2013-11-29 3271942 2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