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常山养蜂人投书本报——
国产蜜,我有信心
编辑部:
你们好!我叫连中福,是常山的一位普通养蜂人。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养蜂爱好者,以前我主要从事文学创作。这些年,我利用老家在农村山区的有利条件,养着几群土蜜蜂,除了自己有蜜吃,还送些给朋友,也偶尔有熟人求购一些。最近,读了贵报记者采写的有关浙江蜂业和蜂产品生产消费的调查后,让我这个不是以养蜂为业但又很熟悉养蜂业的养蜂人很想说上几句。希望借贵报一角,与广大读者、消费者分享一些想法。
一
几年来,结合养蜂,我写了十多万字的《养蜂人手记》,今年3月开始还在报纸上连载了十多篇,最近已在出版社结集出版。其中写道:“从蜂箱的巢脾上直接摇取下的封盖蜜,是最好最纯的天然纯蜜,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这种未经过人为处理的蜜液浓度高,具有高浓度的糖溶液和低PH值,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这种我以为是最好的蜜,也卖到了我以为是最好的价格:每500克80元。
但从记者调查的结果看,在杭城的超市内,一瓶500克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要卖到500多元,其中最高贵者可以卖出500克1800元的高价,普通的也要二三百元。售价如此之高,说是因为其中含有活性因子,具有抗菌、抗病毒、维护免疫系统等功能。好蜜具有上述功能不假,但不只是外国进口的蜜才有,国产的蜜也具有这种功效,而且产自我省山区纯天然的土蜂蜜,其上述功能不比进口蜜差。
这种高浓度的蜜,通过蜂蜜加工企业以每500克80元至100元价格收购,进行加工包装成高端产品,在超市内也只卖到每500克150元至250元。我不知道,那些每500克卖到500元至1800元的进口高价蜜是通过何种方式定价,也不知道购买者是如何相信这种天方夜谭的天价。
二
我送给一位身患谈之色变疾病的朋友两瓶土蜂蜜,吃完后他对我说:这蜜真的有抑制病毒、调理身体作用。并向我要两群蜜蜂自己养,就为能有这种纯天然的蜜可以吃。我没有同意他的要求,因为我清楚:养蜂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的。但我答应可以长期供应他纯天然的土蜂蜜,每个月大约需要1公斤,一年需花2500元左右并承诺在取成熟蜜时,为他一次留足一年的需求量。
还有一次,有位熟人慕名前来向我一次性求购10斤蜜,并答应可以给更高的价格,我只能婉言谢绝:我没有这么多的蜜,哪怕是再高的价格。
上述的民间交易,虽然与城市实物店、超市的交易难以相比,但与一种诚信体系建立的道理是一样的,让消费者了解并熟悉产品和产品的生产环境。真正高品位、高档次的纯正国产蜜,必须坚持持久的品牌战略,让消费者认识、认知、认同,了解熟悉后,他们才能买得放心,吃得开心。在对待国产蜂蜜方面,消费者也要摒除认识误区,不要盲目对国产蜜产生排斥心理,而要理性消费。
三
在农村发展生态经济的大环境下,蜂产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提升、发展机遇,在这一轮的大发展过程中,政府不应该缺位,不应该让毫无污染并有利环境保护、生态发展、食物增收的蜂产业处于一种自生自灭、自我挣扎的环境中,必须加大对发展蜂产业的规划、扶持力度,加大对蜂农的补助和支持。
养蜂业的振兴和发展,关键在生态的保护和蜜源的扩展,对养蜂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如浙西南山区)应尽快阻止在山上乱采青石、花石、景观石等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采石产业发展,并本着谁受益谁复原的原则,对已经破坏的山体进行填土,播撒树草种子或植树,尽快使裸露的山体复原复绿。
提倡城市绿化以苗圃成龄树或非成龄树为主,禁止在山区荒山上采挖成龄树为城市绿化树源,或先将成龄树采挖移种在苗圃,以后再移种城市绿化,使乡村的绿化源向城市转移。
政府应出台政策扶持蜂农(尤其是养殖中华蜜蜂的蜂农)发展养蜂业,同时,更应关注扩展培育蜜源基地,在低丘缓坡改造、荒山植树造林、乡村河岸道路绿化、农村公园美化、公路绿化等绿色植物中,尽可能多种植无患子、黄山栾、乌桕、杜英等蜜源植物,鼓励农民多种植油菜、紫云英等越冬作物,使蜜蜂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蜜源采集。
四
在新一轮的蜂产品提升过程中,蜂产品加工企业责无旁贷。
首先应从蜜源上对蜂农进行扶持、引导、培训,使他们了解蜂产品面临的市场困境和挑战,从蜂场的建设、花源的选择保护、蜂巢的初始取蜜等环节上,保证蜜源不受污染。
在对蜜液的二次加工中,除对原蜜液进行杂质过滤和对外包装进行改变装饰外,尽可能不改变原始蜜液的成分,不增添防腐剂和其他添加剂,保持原成熟蜜的纯正度。更不能为了企业的一己利益而制假售假,毁损国产蜂蜜的声誉,破坏国产蜜在国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抵制无序竞争,坚持蜂产品的保底销售,保护蜂农利益。通过政府、蜂产品加工企业和蜂农的共同努力,国内消费者对国产蜂蜜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认可。
(标题为编辑所加,原信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