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盯梢,结伙对抗——
黑车党,猖獗到何时
本报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薛建贺
核心提示:
在许多城市的车站码头,都活跃着形形色色的黑车,没有人能确切给出数量,也没有人能搞清究竟有多少乘客曾挨宰。黑车之猖獗,令人痛恨,而如今在一些地方,原本游兵散勇的黑车司机竟开始拉帮结伙,对抗执法人员,亟待依法打击和整治。
一说起盯梢,人们眼前大多会浮现一幕幕紧张而刺激的谍战片画面。
很少人会想到,向来独来独往、互抢生意的黑车司机,竟然也开始拉帮结伙起来,轮流盯梢执法人员。
日前,苍南县龙港公安分局办案民警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少见的案例。
反盯梢
街头上演谍战片
讲述人:吴昌藏,今年26岁,苍南县龙港公安分局民警,从事治安管理5年。
打电话报警时,运管执法人员自己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甚至还有些忐忑不安,毕竟“盯梢”这种事,在现实中不多见。
运管执法人员说,当时他们3个人开着执法车一出门,就看到远处停着两辆电动车,两名男子正在聊天,见到执法车出来,齐刷刷地把头转过来。当时是下班高峰,执法人员不大在意,但穿过两条街,发现这两名男子骑着电动车始终若即若离地跟着:他们慢,电动车也慢;执法车快,电动车也快,始终保持二三十米远的距离。
我也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接警后,我们就开着警车悄悄跟在那两辆电动车后面,发现电动车行迹确实很可疑,一直跟踪运管执法车驶过大街小巷。
肯定另有蹊跷。我们决定把电动车驾驶员拦住盘问。
原来,这两名电动车驾驶员分别是龙港当地人高某和四川人李某,都以开非法载客的黑车为生。当天,他们骑电动车执行“特殊任务”——替其他黑车盯梢执法车的巡查路线,然后实时提醒大家及时避让。为联络方便,高某和李某各自组建了黑车司机群组,每日轮流安排组员盯梢运管执法车,同组人员手机安装同一款对讲机软件,一人通报,人人皆知。
李某所在的黑车群组,叫“阿海组”,有成员130余名。他是发起人之一,任组长。每名组员每个月缴纳30元会费,还专门筹款买了两辆电瓶车,供跟踪运管执法车的组员用。高某所在的组叫做“欧阳组”,有组员90余名。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代号,如高某所在“欧阳组”组员用字母加数字表示,如A1、A2等;李某所在“阿海组”,则用各自网名。有些组员之间并不认识,但每名组员都会轮值,很“敬业”地完成盯梢任务。李某还说,在龙港镇,类似的黑车群组不只他们一个。
“我们这么做也是被逼出来的。”高某和李某对我们大倒苦水说,现在,运管部门正在严查黑车,他们每次被抓到都要受重罚,有时要交上万元的罚款,“要很久才能挣回来。”
不论出于什么“无奈”,做违法的事,总是不应该的。李某和高某及其同伙,已受到严厉处罚。
怪现象
拉帮结伙太猖狂
跟踪盯梢运管执法人员,虽是头一回发现,但苍南警方不是第一次寻觅“黑车党”的踪迹了。
今年初,苍南警方曾拘留9名阻碍运管执法的黑车司机,有龙港本地人,也有外地人。
23岁的河南人贾某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他买了一辆雪佛兰轿车,通过老乡加入一个叫“老杨车队”的黑车组织,生意好的时候,每日可赚到四五百元。这个“老杨车队”约有100人,平时,车队老大“老杨”组织车队司机在运管所门口望风,每天分上午、下午两班,两人一组。这样算下来,每人每月至少轮到一次。这些人轮流蹲点在运管所附近,只要执法车一出动,就用手机发出警示,提醒同行暂时不要营业。
今年以来,苍南县组织公安、交警、运管等有关部门集中开展运输市场整治行动,加强对重点乡镇、重点路段、重点目标的稽查,已查获黑车300多辆。 为什么还是没让黑车停下,而且结伙对抗?
高某和李某道出了其中的理由——社会需求。比如在龙港镇,当地老百姓似乎对公交车并不“热衷”,出租车是他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很多人看来,不管是合法车,还是黑车,只要能又便宜又快速地把自己送到目的地,就是好车。正因为这样,受高额利润的驱使,即使面临被抓、罚款,甚至刑事拘留等威胁,仍有很多黑车司机冒险顶风作案。
类似的现象,在国内其他地方也屡有发生。有些地方的黑车司机,甚至不再满足于悄悄拉生意,而且明目张胆与正规客运公司、出租车抢生意,甚至暴力抗法。有媒体曝光:湖南长沙城区的黑车司机,形成了有组织的“帮派”管理。只要“帮派”内的司机任何一个被抓住,就马上有人打电话告知其他人被抓的车辆以及被抓的地点,提醒帮内成员注意躲避执法人员。长沙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执法中,经常遇到黑车司机堵门、堵路以及“打、砸、抢”等阻碍执法、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在海南,海口中级法院曾判决一个拉客黑社会团伙,首犯李飞文等23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经营罪等罪被依法判刑。为霸占当地汽车南站非法营运市场,李飞文曾纠集人员,手持砍刀、斧头等凶器,通过暴力械斗驱离其他帮派,还成立海口至三亚、海口至万宁的两个地下“黑车站”进行非法营运,甚至拉拢保安,按月发放每人500元好处费,聚众阻挠民警执法。
零容忍
不做待宰小羔羊
查处黑车团伙过程中,龙港有关部门发现,这些黑车团伙的运作方式也相当先进,还设立统一的“叫车热线”进行运营。他们四处散发卡片,卡片正面印有黑车“呼叫中心”号码,是以“400”开头的免费电话,底部甚至印有监督电话。在其背面,则印有行驶路线与价格,并注明“可以上门服务,县内接送到家”。
对于黑车,运管部门没少操心。但黑车为何屡禁不绝,甚至变本加厉?
有关专家认为,除了社会客观需求外,还有两大原因:一是经营门槛低,二是违法成本低。一个人只要有一辆车,就有了揽活“资本”。而根据目前的法规,对于开黑车的司机,仅有行政处罚措施。一些黑车司机被罚过一次后,不仅不会收手,反而多跑快拉,来弥补自己的“损失”。管理部门在查处黑车时,也面临取证困难等难题,一些乘客害怕被打击报复,往往不愿意配合调查。
那么,该如何根治黑车?
中国出租车改革课题组成员王克勤从2002年开始,用了近10年时间先后走访200多个大小城镇对中国出租车业进行考察调研。他发现,没注册的黑车,要比正规出租车多出一到两倍。他认为,黑车确实可恨,不仅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还扰乱了正规的出租车行业市场,但是黑车的存在确是因为市场需要。要真正解决这一现状,就要从源头着手,降低出租车行业的准入门槛,全面开放,自由竞争。
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有关执法部门要对黑车保持“零容忍”,严惩不贷,彻底打掉黑车的嚣张气焰,以免风头一过“涛声依旧”。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在优化公交线路、加密公交班次、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准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满足乘客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求,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要是公共交通很完善,老百姓出行非常快捷、便利,谁还会“黑白不分”地选择乘坐黑车呢?
当然,在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施用重典的同时,也要广大乘客积极配合,要敢抵制、敢举报、敢挺身而出,对黑车行为坚决说“不”。一旦无人光顾,没了市场,黑车司机自然就会“金盆洗手”了。
■专家观点
中国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丁立民: 黑车问题之所以存在,主要是有自身的生长土壤,加之相关部门管理不够完善,助长了黑车市场。黑车问题只靠呼吁是不行的,相关部门还要确保打击力度。另外,如果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务优于黑车,大家自然就会选择公共交通,放弃安全隐患多多的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