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所中学入选清华“新百年领军人才计划”
文理兼修,期待多元
编者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教育改革事关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在基层一线,校长和老师如何向顶尖大学推荐学生往往最能反映出他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今年,浙江共有20所中学入选清华大学2014年“新百年领军人才计划”。我们以绍兴入选的两所中学为样本,希望能为正处高中课程深化改革的浙江留下一份鲜活的档案。
浙江20所中学入选清华“新百年领军人才计划”
文理兼修,期待多元
本报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朱科奇 韩香琴
在绍兴柯桥中学校长室里,校长杨军拍着17岁的章轶锴肩膀,自豪地说:“看,我们就要把最优秀的学生推荐给清华了!”
章轶锴应该说很符合人们对“凤毛麟角”的期待:以中考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柯中,高中三年成绩稳居年级第一,会拉小提琴,会弹钢琴,擅长书法。在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人才计划”的申请表上,他得过的奖项和荣誉在划定的区域内已经填写不下……赞扬声中,章轶锴并不多言,从他的脸上也看不出心情起伏。“我读初中的时候,发现自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这次也向清华大学表达了学习经济学专业的意愿。”
“最难得的是他各科都很均衡。”班主任谢水鸟说,一般来说,理科生的短板是语文和英语,但是章轶锴的作文和英语都曾在全市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在一篇名为《楚门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的电影观后感中,章轶锴这样写道:“楚门是幸运的,至少在那一段时间——当他不明白真相时——他拥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位置的尴尬而无法摆脱。”
对于章轶锴的作文,语文老师沈明理说,有写作的天赋。“他小学、初中时阅读便很广博,高一时作文其实就已经达到现在的水平了。”沈老师惋惜地说,进入高中后,章轶锴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数理化的学习中,书看得少了,文字会略显枯涩。
高中生对语文不重视,阅读量普遍偏小,让沈明理老师急在心里。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不分文理科”的教育改革方向,让她期待语文从边缘化的境地中摆脱出来。
午后的绍兴一中校园人影稀少,显得静谧而有序。被推荐入清华大学2014年“新百年领军人才计划”的两名学生的名单已经公示完毕,似乎也像两粒石子落入深潭,并未激起多少回响。内敛、不张扬、务实正是绍兴人所推崇的品质。
“其实同学们知道是推荐我之后,有的觉得挺好,也有的挺不服气的。”18岁的傅奇星是今年绍兴一中推荐的两名学生之一,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朴实的性格。
绍兴一中已是连续第三年向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人才计划”推荐学生了,校长马德尧坦言,他本人对清华、北大的兴趣不是很大,只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健康的、能够适应社会的,极少数的那么几个还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高中才三年,大学有四年,有的学生高中拼命学,考进了大学就不学了,其实大学四年可以取得的进步要比高中三年大得多。”
这位校长以特立独行、敢于直言而为人称道,开场白也很见性情。一直以来,他都主张中学虽然要重视高考名牌率、一本率,但也要关注学科竞赛、其他文化课竞赛、兴趣小组活动,还要正常开展德育、体育、美育、劳技等活动、竞赛。因此在绍兴一中2014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中,他就加入了“推荐生特长分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学科和科技竞赛加分、德育加分、体育加分和艺术加分。傅奇星的平均成绩排名是年级第七,由于他在省化学竞赛中获得过三等奖,另外还有一些奖项和荣誉,因此有了加分,最后以总分第二的成绩列入推荐名单。
马德尧还曾呼吁外语高考分值减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也适当减少一点。“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学习语文和历史,提高人文素养。”他说,这样能让每个人都能有个好心态,想着去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而不是一味地想着赚钱。
“你看,现在北京就降低外语分值了吧。”说到这儿,他孩童般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