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庆元:老屋焕发新神采

  见习记者 滕昶

  县委报道组 陈传敏

  本报讯 走进庆元县屏都镇洋背村岱根自然村,路两侧都是古朴的黄泥房。结实的泥墙、古旧的木窗、黝黑的泥瓦……这里和其他地方的古村落,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一旦走进黄泥房,却会发现俨然从古村落来到了新农村。雪白的粉墙、崭新的台式电脑、宽大的皮沙发,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置身于一栋黄泥房里。

  “房子已经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但内部是2011年才装修的。”洋背村村委会主任杨传宗得意地说,“是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为了保持古村落景观的完整性,岱根自然村从2011年开始,便施行黄泥房保护计划。村民不能随意拆除黄泥房建新楼。“但是也不能总让村民住在破房子里啊。”杨传宗告诉记者,几乎在黄泥房保护计划开始施行的同时,杨传宗和村民们开始寻求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让村民愿意继续住在黄泥房里,又要改善大家的居住条件。”

  杨传宗自己的家,就是在2011年作为“试验品”,进行了改造。记者在杨家两层楼高的黄泥房里看到,一楼西面的侧房,被改成了书房。书房的白墙十分平整,让人很难想到墙的背后,是斑驳的泥墙。“白墙是先在泥墙表面贴了一层石膏板,再进行粉刷的。”杨传宗说,黄泥房内部的白墙,基本都需要先贴一层石膏板,才能保证平整。

  整个房屋,唯一用水泥浇筑的房间,就是卫生间了。由于卫生间需要铺设水管,并且要保证防潮,因此,墙面和地板都需要用水泥浇筑。如今,杨传宗家两层楼各有一个卫生间,墙面上贴着时尚的马赛克,淋浴器、抽水马桶一应俱全。

  “整个房子装修下来,只花了一万多元,居住条件已经和新楼房没啥差别了。”杨传宗告诉记者,“黄泥房冬暖夏凉,只要内部条件改善了,大部分农民还是愿意住的。”

  很快,岱根村便兴起了黄泥房改造的热潮。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户,甚至不惜花费十多万元来改造黄泥房。“我家的房子,除了黄泥墙和屋顶没有动过,里面已经全部重新改造过了,连楼梯都是新装的。”村民杨起标告诉记者,由于黄泥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他把自家的黄泥房打造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农家乐。

  如今,岱根村全村45栋黄泥房中,已经有30多栋完成了改造。每年春天,杨传宗都会采购一批花种、果苗分发给村民,让他们种在自家门前和小院中。在花草果树的点缀下,整个岱根村虽然都是古旧的黄泥房,但是却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黄泥房唯一的缺点,就是防不住老鼠。”杨传宗说, 如何减少鼠患,保持村里的卫生整洁,如今成了洋背村的重要工作。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庆元:老屋焕发新神采 2013-11-22 3266048 2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