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光影之旅

  “当一部电影最终成形,它将所向披靡。”《脱轨时代》导演五百说。并非盲目自大,他想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创作中,一定要尽全力避免“无力挽回”的失误。这部首届浙江青年电影节开幕影片确实为观众带来了惊喜,映后掌声四起,五百说:“所谓追求梦想,可不是偏执、不切实际地做着白日梦,我要面向市场,不断尝试和进步。”

  有人看、有回应,一场光影之旅才算完整。11月24日电影节闭幕前,你与它们——12部以“真实”和“诚挚”为标签,有温度、有锐度、有力度的青年电影,还有亲密接触的机会。不妨先听听别人的看法,但选择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顾晓燕(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系教师):“《脱轨时代》关于爱情、婚姻、幸福的讨论,被设置在一个时尚的外形中。影片中充满着诸如“七年之痒”、“高富帅”、“剩男剩女”等流行词汇,甚至连女主角的形象,也被设定为睡觉打呼噜、

  成为相亲困难户的“女汉子”。影片

  中还有许多夸张、诙谐的手法,也让年轻人觉得气息相近,例如前夫在离婚后事业与生活的“水逆”局面,又如女汉子与闺蜜就相亲、婚姻、高富帅展开的系列讨论。不妨这么说,这部探讨80后感情与婚姻的影片《脱轨时代》,其本身也像一位80年代生人,在现实和欲望的选择中,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冯隽(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主任编辑):《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在真人演出中融入动画形式,巧妙地把过去与现在、情感与客观、想象与现实相结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孩子式的跳跃思维与纯真话语。影片以杨晋跟随王小波回家为叙事线索,将王小波父亲的严厉与苛刻、母亲的勤劳与善良、舅舅的精于盘算、姐姐的热情和理想,通过具体的场景、事例和话语进行展示,是“实写”;而杨晋对自我的想象和描述,对奶奶及其家人的回忆,则通过穿插其中的动画来表达,为“虚写”。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天马行空,又让人感觉合情合理,时时处处渗透导演的智慧与情怀。

  刘文奕(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系教师):影片《兰亭》中,鱼米之乡绍兴城郊山清水秀的“蝴蝶湾”,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世外桃源”,上演着一对中日青年男女——

  林耕和秀代的浪漫爱情故事。直到亲眼目睹日本人杀害自己的好友方均鹏和阿姿后,

  林耕毅然加入抗日队伍,并为此付出生命——用“情至上”完成了从小爱到大爱的心灵救赎。而秀代的“私奔”是美好人性的选择,她以为用诚挚的爱情可以抚慰丈夫及亲友饱受战争创伤的心灵,最终,却被成为日本军官的父亲亲手杀害。战争摧毁生活,生活没有了安宁;战争撕碎爱情,爱情没有了永恒。在人性的觉醒中,战争的真相清晰了。

  李惊涛(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仍然在路上,说的是林翎父女具有悲剧意味的人生。电影《匆匆》的编导朱晓伟用160分钟的片长告诉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作为个体生命的林翎父女,无论怎样悲欢离合,都只是一个过程,区别仅在抵达终点时间的先后。当然,仍然在路上,更是指《匆匆》对于人物命运艺术触点的失之表浅、新意不足,在影视叙述艺术上也有待精进。此外,人物对话稍嫌粗疏,比如父亲说“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父母儿女”,将“父母”归入“下”列,殊为不妥;又比如奶奶安慰林翎时,把“五行”(xing)误读作“五行”(hang)。

  (影迷可登录浙江在线浙江青年电影节官网查询排片表)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光影之旅 2013-11-22 浙江日报2013-11-2200016 2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