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善待生命

  廖小清

  一名已经被开具死亡证明的婴儿,从省外某医院被送到殡仪馆等待火化时,竟发出啼哭声,随即被紧急送回医院抢救。此前,由于婴儿患有先天性难治性畸形,治疗效果不佳后,其家长放弃治疗。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婴儿的几声啼哭,让自己从阎王殿门口走了回来。人们在同情与叹息之余,不禁要问:父母,怎舍得把孩子丢下?医院,是怎样为活着的孩子开出死亡证明的?

  俗话说,骨肉连心。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遗弃小孩的事时有发生。前几天,杭州一位环卫工人在垃圾桶内发现一个早产婴儿,经省儿保医院精心治疗,目前女婴生命体征平稳。想必每个为人父母者,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一阵酸楚。要知道,全国仍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在为寻找失去的孩子而悲伤和无助。

  救死扶伤的医院,是病人的最后防线。即使孩子的父母有错在先,医院也应努力救治,特别是死亡证明千万不能随意开。一张死亡证明,意味着一个生命消失,纸上写写画画、盖个章是容易的,但是一个生命的怀胎、生产、成长是多么不易。同时,在生命面前,任何人、任何单位都无权轻易放弃。因为对每个人来说,生命最可贵,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己,敬畏他人生命,就是敬畏自己。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善待生命 2013-11-22 3267799 2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