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海岛 多彩岱山
文 仇欢
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
——岱 山
“背后是海,星空之下,海面微波起伏,荧光闪动。岸畔的渔船,远处的岛影,全部影影绰绰,神秘,飘忽,梦幻一般。”这是作家赵丽宏笔下的岱山美景。
掀起岱山的面纱,恰似打开一幅七彩画卷。赤橙黄绿青蓝紫,379个大小岛屿犹如一串七彩的宝石镶嵌在东海碧波之中,山海之间,水天相连。
此刻,岱山,正向美丽乡村先进县进发,为美丽中国写下蓝色的注脚。
2011年以来,岱山以对接融入舟山群岛新区为契机,以建设一批“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增效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社会发展和谐美”的美丽海岛为目标,精心组织选点定点,将希望的种子播洒进每个渔农民的心里,全面打造富裕、文明、和谐、秀美,充满海岛风情的“仙境蓬莱多彩岱山”。经过几年的创建,重点完成了示范带建设、精品村落打造,整乡整镇整体推进,“岛岛秀美、村村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创建主题已初显成效。
看,蓝天碧海间,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释放着无限活力,迎头赶上岱山美丽海岛这趟驶向未来的诺亚方舟。
美丽海岛 多彩岱山
文 仇欢
美丽乡村建设在逐步渗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要注重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
岱山抓住了这个要领,从规划布局开始,便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模式,让每个乡村都散发出与众不同的美丽。
雕琢海岛风情乡村新貌
岱山全力推进精品村的建设。2011年以来,有26个渔农村社区开展了美丽海岛社区创建,占全县39个渔农村社区的66.7%,其中第一批10个已通过市里考核验收,第二批9个上月已接受了市里的考核验收。小宫门村、林家村、石马岙、上船跳等村落根据各自历史文化底蕴、区域位置、产业特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海岛精品点,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貌”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成为美丽海岛建设的金名片。
岱山始终把示范带的打造作为美丽海岛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把横贯岱山本岛的交通动脉环岛线确定为特色示范带,以环岛线为轴穿线连点。特色示范带一、二期从环岛北线公路开始,到岱西镇仇江门社区,全长16公里。重点围绕农房立面改造、生态绿化、环境整治、农田抛荒治理四方面进行打造,使环岛线成为岱山本岛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全面推进整乡整镇整治。以村庄绿化、卫生改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道路硬化五大内容为重点,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的扩面提升,加快实施连线、成片、整岛、整镇整治步伐。全面完成第二轮村庄整治工作,全县渔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57%,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4.11%。不断推进生态创建工程向基层延伸,大力开展生态示范村、森林村庄、绿色社区(村、家庭)创建活动,创建市级生态村45个,占全县行政村的53%,39个社区全部完成了“星级绿色社区”达标任务。
沿着一条中间铺石板、两旁铺青砖的村道,走进岱山县东沙镇桥头社区有小蓬莱之称的小宫门村,仿佛进入了一个江南水乡,白墙黑瓦、马头屋檐、木质院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小宫门的村民多是清朝康乾时期从宁波迁移来岱山,主要从事手工业、服务行业,村原始生态风貌保存较好,民风淳朴。为打造美丽海岛精品村,社区结合村内原有建筑风格,发挥桥头中心广场环境和区位优势,重点开展墙面美化、村道绿化、景观打造和农房改造,并普及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
登高望远,小蓬莱全村的景貌一览无余,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仿佛“水草长在蓝天上”,美不胜收。
上船跳,一个很有海岛特色的名字。“当是海天通途,烟云做桥,福地幽,景象玄妙,如临仙州,似凌丹霄,遂有登岸一跳,竟成蓬莱之说”,“上船跳”因此得名。村子东靠青山,南邻大海,西面是大块的盐田和盐碱湿地,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一条弯曲的水泥路通向村子深处。
走在渔村的小巷上,沿途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上,细琢着的渔民壁画,向世人讲述着村落的古往今来。
随着村容村貌的改观,该村的一些村民正打算另辟创业,投入到二、三产业,准备接待来这里度假的游客。
美丽乡村要美得有实效,要有发展的眼光。建设美丽乡村,目的是“富农强村”,最终是为了激活农村的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丽海岛的建设需要与产业相结合,以本村产业特色带动群众致富。岱山加快渔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渔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渔农村生态经济,拓展渔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稳步提高渔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提升渔农村群众幸福指数。
提升岛民富足幸福指数
美丽海岛精致乡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多措并举增强村级集体的“造血功能”,促进渔农村经济内生性、内源式发展。
做精做强传统渔农产业。在资金投入、主体培育、科技推广等方面探索创新,加快推进海岛现代渔农业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1个粮食功能区和4个省级现代渔农业精品园区。现有渔农民专业合作社73家,涵盖了全县种植业、养殖业、海洋渔业等渔农优势产业,合作成效日益显现,其中东海湾对拖网合作社获全国示范社荣誉称号。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个,蓬莱仙芝、沙洋花生、岱西葡萄、衢山白枇杷等农产品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渔农业。利用岱山特有的自然景观、渔农村民居、海洋饮食和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岱山特色和海洋文化内涵的渔农家乐。2012年共投资4200万元用于渔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了省级渔农家乐特色村1个,省级渔农家乐特色点2个,四星级渔家乐经营户1个。开发渔农家乐配套旅游产品,在原有渔民画伞、岱山三宝、东沙水白虾、鱼胶、秀山土鸡等基础上,开发了船模等渔农家乐旅游新产品。着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兰秀渔庄休闲渔船上进行渔歌号子表演,提升了渔家乐文化品位。
走进林家村,道路两旁青郁一片,田垄齐整,流水潺潺。一垄垄葡萄树枝干虬曲,青叶如盖,盘绕在棚架之上,顺着绿色长廊往前走,过了葡萄林就是橘子林,现在正是金橘成熟时,远远就闻到了橘子的香味。如今这果园,曾经近一半是抛荒地。当时,人们多从事晒盐业,无心种地。为此,村里推出了种植果树的效益农业,吸引村民回归土地。
如果到了春天,林家村的精致仿佛就是施托姆心中的茵梦湖了:“下面深处是宁静的、深蓝色的湖水,四周差不多全被翠绿的,为阳光照耀着的树林所环抱着;树林只在一个地方留着豁口,展现出背后远远的一带青山。正面望过去,在绿叶丛中辉映着一片雪花般的洁白,那是盛开着花朵的果树……”
果树不仅绿化了荒地,也让村民富起来了,林家村将渔农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相结合,把一产当成三产做,打造一个集青少年素质教育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原生态特色旅游基地。
处理好“美村”和“富民”的关系。围绕各地自然禀赋、产业基础,积极扶持发展渔农业龙头企业,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累计建成渔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进一步提升全县生态渔农业竞争优势。2012年全县共接待渔农家乐游客31.2万人次,实现收入3312万元,同比增长15.2%。今年上半年,岱山县渔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425元。
神奇的蓝土地孕育了瑰丽的海洋文化,美丽渔村的建设让璀璨的海岛文明更加熠熠生辉。按照提高渔农民海洋生态文明素养、形成渔农村现代文明新风尚的要求,岱山将打造海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作为美丽海岛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加强对渔农民的综合素质教育和现代生活方式引导。
打造海洋文明现代渔村
岱山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史记》记载,秦始皇曾遣道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下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到过“三神山”之一的蓬莱岛,即岱山岛。长期以来,岱山凭借海盐之利,四面八方的居民和百作之匠聚居于此,日久成市,形成了岱山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岱山又融合了多样的元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洋文化之乡。
岱山已连续8年举办中国海洋文化节、浙江海洋文化研究会、百姓文化节、首届浙江省海洋体育运动会、连续7年进行全国风筝赛(节)……岱山,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资源优势,融入美丽海岛的建设之中,逐步造就中国海洋文化新地标。
一个个文化活动的普及,一项项惠民工程的建成,见证着岱山的美丽蜕变。
全面推进渔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了四批县级示范文体活动室创建活动,实现了全县渔农村社区省级农村书屋全覆盖,创建了4个省级村级体育俱乐部和35个渔农村小康体育村。目前,岱山全县39个渔农村社区拥有大小文化休闲广场、公园87处,80%以上社区、村建立了村、社区文体文化室或老年活动室。大力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现“种文化”辅导员七个乡镇全覆盖。
在岱山,有一支蓬莱乡音艺术团,他们下乡进村,活跃在岱山县的各个文化角落。目前,岱山拥有类似于“乡音”这样的业余文艺团队150支。开展了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2012岱山县百姓文化节”系列活动,各类演出62场,极大地丰富了海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岱山的渔村间还开展着“道德文明六进社区”活动,以“道德点评台”为重要阵地,弘扬渔农村正气,鞭策不文明行为。以各类家庭建设为载体,在全县开展了“五好家庭”、“文明守法户”、“创新致富户”、“卫生先进户”、“绿色家庭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创评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家庭文明道德建设。
蓝海广阔凭鱼跃,潮平风正一帆悬。让每一个渔村都秀出自己的个性与内涵,让每一个农民都富足地生活在美丽海岛之中,是岱山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浙报智库 │统筹│杨剑灿 叶英建 │媒体互动│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商杂志 浙江在线 钱报网 浙江手机报 │战略支持│央视财经频道(CCTV-2) 浙江卫视 │素材│岱山县渔农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