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公信力,
永恒的考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公信力,虽已不是新概念,但在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当下,提升政府公信力,让改革大业继续获得最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我们都希望政府拥有“使公众信任的力量”,而冷静地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失去公信力,“公众不信任的力量”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其实,政府公信力下降是全球性难题。研究表明,美国政府公信力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在下降,其他西方国家亦如此。对于我们来说,政府公信力面对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无须妄自菲薄、心灰意冷,但也不能等闲视之、无动于衷。“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构筑公信力这座大厦,需要一砖一瓦地从每个细节去努力。

  政府公信力来源于每一个公务人员的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有没有言出必行?有没有表里如一?有没有以身作则?……

  政府公信力来源于每一桩公务的公开公正、不偏不倚。特别是那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大事,更没有必要藏着掖着,要努力增加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度。越是公开透明,越与老百姓说真话、交实底,越容易得到理解、信任和支持。

  政府公信力来源于每一项政策和制度的令行禁止、惠民利民。一些地方政府决策过于随意,缺乏连续性,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事”,只求眼前政绩;有的政策制度“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百姓迟迟得不到实惠……这样的事多了,如何赢得群众信任?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塔西佗陷阱”告诫我们,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样的陷阱,离我们越远越好。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公信力,
永恒的考题
2013-11-21 浙江日报2013-11-2100018 2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