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百姓精神乐园 干群交流平台

舟山建成两百公民素质讲习所

  百姓精神乐园 干群交流平台

  舟山建成两百公民素质讲习所

  2012年10月22日,一个特殊的课堂——公民素质讲习所,在舟山正式开课。在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这个以孝文化闻名的村庄里,上百名村民坐在礼堂里,倾听了一堂由市领导作的讲座——《孝文化与公民意识》,平实质朴的语言,在村民们的心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一年后的今天,这个深受渔农村和城市社区居民喜爱的课堂,就如雨后春笋般在舟山群岛新区冒了出来。据舟山市委宣传部最新的一次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成立220多家公民素质讲习所。

  公民素质讲习所是舟山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舟山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载体。按照市委宣传部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底,舟山将建成300多家公民素质讲习所,基本达到渔农村社区(村)全覆盖。为此,2013年至2015年,市里统筹安排专项资金900万元,对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进行扶持,使讲习所成为群众学习知识的场所、文明养成的殿堂、技能培训的基地、心灵寄托的港湾,成为基层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缚、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特色阵地。

  讲习所每月一堂课、月月有主题。通过发挥各级宣传部门、各级业余讲师团的主导作用,采取分类施教、寓教于乐、“讲”“习”结合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党的理论政策和先进文化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让基层群众听得懂、学得进、能接受,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基层群众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按照“广覆盖、规范化、重实效”的要求,舟山市正在探索建立讲习所运行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日常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动态跟踪分析机制、备课指导机制和信息交流制度等,了解基层群众对公民素质讲习所的讲习方法、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分析评价教学实际效果,改进讲习方式、内容。定期召开讲习所联席会议。二是建立考核激励制度。讲习所要确保有固定场所、有规范名称、有基本设备、有组织机构、有师资队伍等“九个有”,并每年进行考核评估。

关键词:求知

  “翘首灵光何处是?五云应复捧南中。”这是民族英雄、南明儒将张苍水在《舟山感旧》中的诗句。诗句的南中,就是今天普陀区东港街道的南岙村。

  今年8月29日,南岙村公民素质讲习所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笔礼”。主持人一声“行拜师礼”后,25名即将步入学堂的孩童身着汉服,缓缓躬身向孔子的画像行礼。经过点朱砂痣、开智启蒙等环节,学童们又稚气未脱地手执毛笔,写下大大的“人”字,直抒自己的桑弧蓬矢之志。

  “开笔礼”是南岙村公民素质讲习所新开的特色课。今后,村里每年开学前,都要举行这样一个仪式,让学龄儿童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讲习所就是阿拉学习知识的大课堂。”村干部说,南岙村历史上是农业村,一直十分崇尚耕读、重视教育,在新区建设大背景下,不仅要让全体村民继承艰苦创业精神,还要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各种新知识和技能技艺,做一个合格的新区人。

  学村史,为的是激发全体村民投身新区建设的热情。在讲习所外的村史墙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南岙人抗击倭寇、渔民辛勤劳作以及历史名人的生动故事。村民们每每从这里走过,就会油然生出对先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精神的景仰之情。

  村民学国学,成为这里的一大新闻。每次讲习所开课,老师都要诵读几段国学经典的名句,还要用浅显的语言,向村民学员进行讲解。54岁的家庭主妇张女士是讲习所的忠实粉丝,几乎每课必听。“以前没机会上学,现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好多有用的知识,真方便!”自从到讲习所上课后,她戒掉了麻将瘾。

  学习传统手工艺也是讲习所的一大内容。“乡村面点师”王赛庆经常向村民们传授做青饼的方法,在他的带领下,南岙村涌现出四五个专门以传统方法做青饼的店家。到了传统节日,参与青饼制作也成了农家乐的娱乐项目。

  [纵深]“维系传统于不坠”,是讲习所的一大特色。仰望“海上河姆渡”,人们从一片陶瓷上看到的精神脉动,如今,在三星社区的讲习所里一遍遍传诵;敲一段舟山锣鼓,热烈又不失柔情,渔民曾在锣鼓声中收获大海的馈赠,如今,又在金山社区收获了欢腾;新建社区的渔民画从未离开,怪诞抽象、深沉艳丽的画作绘上了墙,走进了课堂,融汇着海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切想象,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键词:乐园

  今年5月,一场“邻里百家宴”在香园社区的公民素质讲习所里举办。不等桌子摆好,居民们就把自家的拿手菜端了上来。红烧带鱼,葱油蟹,酱香鸭……一道道特色菜,香味四溢。“快尝尝,这是我的秘制蟹酱。”宴会上,一位大妈忙着推荐自己的手艺。十几双筷子瞬间凑成一堆,邻居们连连称赞。

  “如果不是这场比赛,我还不知道有这么多邻居在学厨艺。” 王幼君对那场宴会念念不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邻居后,王幼君和邻居们还经常相约参加讲习所的其他活动。

  “把邻居变家人”是香园社区公民素质讲习所的特色。“周五午茶”、“小巷课堂”、“道德讲堂”吸引着众多居民参与其中。

  在道德课上,50多岁的顾亚海拄着拐杖一走上讲台就赢得了一片掌声。“我也没干什么大事,就是邻里之间行个方便。”顾亚海很谦虚。可是邻居们都知道,他一直为社区老人、残疾人义务理发10余年,服务人数超过1万人次。顾亚海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这个月什么时候开课,讲什么啊?”昌国新村的朱珊英隔段时间总会特地走到香园社区看看问问,她几乎堂堂课都不错过。“老百姓自己给自己讲课,我都爱听。”朱珊英最爱听养生课,她和其他老年人一起分享听课心得,然后一起参加养生锻炼。

  社区居民的关系融洽,也让社区干部感到轻松。“邻里关系好了,纠纷就少了,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减轻了。”香园社区干部说。最近,香园社区被评为全省“群众最满意的平安村(社区)”。

  “祝老师,我要出去一下,小孩你帮忙看下啊。”出门办事前,虞志意经常会把家门钥匙交给邻居祝志行。80岁的祝志行欣然应允。在香园社区,帮邻居保管钥匙、带小孩、收衣服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纵深]“对面相逢不相识”是当今城市社区的常态。有人说,“钢筋的丛林”割断了比邻而居的欢乐,也有人说,快节奏的生活造就了城市居民的孤独。在改善邻里关系方面,公民素质讲习所发挥了粘合剂和润滑剂的作用。通过讲习所走到一起的邻居们发现,原来,“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渴望交流。从一扇门走到另一扇门,邻居们串门拉家常;从一幢楼到另一幢楼,居民们相约聚会,乐在其中。

关键词:干群

  “这堂课的主题是‘领悟十八大,携手建小康’。” 干施岙村的公民素质讲习所成立不久,展茅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爱国就给村民们上了一堂课。从国家政策到舟山群岛新区规划,从新区变化到展茅街道的发展定位,再到干施岙村的未来前景,这场讲座为村民们描绘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中国梦”。

  讲台下,能容纳100多人的讲习所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搬着自己家的凳子坐在最后。“我们村的五匠也要为新区做贡献。”“对,五匠文化不能丢。”在讨论环节,村民和干部们打开话匣,畅所欲言。

  “这堂课听了以后,阿拉心里就踏实了。”村民们带着收获走出了讲习所。

  讲习所内外,处处都成了干部与群众密切交流的场所。“这是我们五匠以前用过的墨斗。”在五匠馆里,村书记李斌忠向游客介绍一件件陈列的工具。干施岙的村民一半都是五匠,他们以前不被看好的手艺,现在走进了博物馆。村干部成了导游,五匠文化也成了干施岙的金名片。

  “我只会种地,也能成人才?”村干部找到茶农李福根时,他还在茶园里干农活。在村里办的“乡土人才评选”活动上,他被推荐为“中级乡土农艺师”。闪亮亮的证书往门前一挂,李福根家的茶叶销量直线飙升。

  土文凭起到了大作用。村民要想在干施岙村里做工,文凭是第一关。走出去揽工程的村民们,拿着这些乡土文凭,腰杆也能挺得笔直。

  “你觉得下个月讲什么内容好?”拿着一份“菜单”,村干部挨家挨户听取村民意见。这份特殊的“菜单”上,密密麻麻列着法律讲堂、文明礼仪、五匠技能等内容。村民们的想法被集中起来,届时,讲习所里又会是一片繁忙。

  [纵深]干施岙村的公民素质讲习所展现了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范本。其实,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会在干施岙出现,比如征地。干施岙利用讲习所,将征地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请下来讲课,现场答疑。讲习所外,村干部又主动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在后来的北向疏港公路建设过程中,干施岙村的征地工作顺利实施。“你尊重群众,群众也会尊重你。”这是一个村干部的通俗解释。

关键词:舞台

  “二四二七长隧道,市内里面无处找,名叫尖峰岗隧道,建设规模更要高。”定海区双桥街道临港社区讲习所里,“草根讲师团”成员罗爱素把新区的变化编成方言快板小调,讲给在场的老年人。85岁的老人董记品边听边念叨:回去要把这“新闻”讲给家人听。

  文化程度不高的罗爱素是双桥的“明星”。她爱编“顺口溜”,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都成了她的创作素材。“以前都是随口讲讲的,哪里会想到有这么多人爱听。”打上快板,穿上旗袍,罗爱素在讲习所总能引起阵阵喝彩。

  “新闻”成了双桥老百姓嘴边的新名词。退休教师顾为干说:“街道给讲师团成员每人订了一份报纸,阿拉了解新闻后再讲给老百姓听。”他曾经在电视上看到领导开会喝白开水,就把这事情告诉了村民,村民们都觉得应该这样做。“就像焦点访谈一样,用事实说话,才更有说服力。”

  草根名嘴们各展才华进行“零距离”宣讲。不限场地也不限时间,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成了双桥街道的公民素质讲习所。“农村和城市一样,各种各样的保障越来越多。再来看看阿拉社区,健身设施样样有,文化娱乐花样多,村民们吃过晚饭没事做,小公园里去唱歌。”布袋木偶在传承人侯雅飞的手里活灵活现,周围传来阵阵笑声和掌声。

  其他几位草根讲师也经常自编自导自演,让理论宣讲真正“落地生根”。退休老干部孙瑞和,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法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芮伟定,宣讲“三农”政策知识;擅长调解的“老娘舅”夏阿鼎,凭着自己当10多年村干部积累的调解经验,给村民们讲述家长里短的小故事。

  [纵深]“人人都是艺术家。”德国的一位艺术家说。在舟山渔农村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都会来那么一手技艺。哪怕只会种地、打网结、烹饪,也被看作一项技能。“草根们”走进公民素质讲习所时,表演的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了尊重,体现了价值。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舟山建成两百公民素质讲习所 2013-11-19 浙江日报2013-11-1900006;浙江日报2013-11-1900008;浙江日报2013-11-1900009;浙江日报2013-11-1900015;浙江日报2013-11-1900017;浙江日报2013-11-1900011 2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