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梦想方舟

  本报记者 陆遥

  早晨6时起床,从城南穿到城北,追寻这趟传说中的绿皮火车。

  一切就如想象中的那样,车厢里的人围坐在一起,看报、打牌、抽烟,笼罩在一层迷蒙的气雾中,仿佛一瞬间就穿越到了上世纪。

  一切又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车上的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挂念着自己的梦。

  老赵照料着铁轨,希望能安全退休;列车员关心着股市,希望能早点发财;菜农数着菜钱,希望每天都生意兴隆;,学生努力地表现,希望能找到工作……这些质朴而实在的感觉,让人内心踏实。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火车几乎是中国人唯一的远行工具。那时候的火车都是绿色的,源自计划经济时期忠诚的模仿,同时也是一种战时审美遗留,“绿皮车”的称谓也是这么来的。2007年铁路第6次大提速后,“绿皮车”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陪伴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绿皮车正加速驶向其历史归宿处,同时也幻化成一种记忆和情怀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近年来,每一列历史悠久的绿皮车停运时,总会引起强烈的不舍和怀念。火车迷和老乘客自发汇聚于车站,和列车合影。

  是的,绿皮车,晚点而土气,慢,身价低廉,技术含量低,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节奏,却又把自己献给这个时代。

  正如绿皮车的朴实无华,这些平凡的人,给了我们采访中最多的感动。

  我们把所有的感情献给即将退役的绿皮车,以及这么多乘坐过绿皮车跋涉山川河岳的你。就像你们花一年或者一生的时间来筹备一个个梦想,就像火车经历无数次停靠后积攒一次旅程。慢,艰难,但终会到达你的那一站。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00018 梦想方舟 2013-11-19 3257860 2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