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新闻时评

种族歧视不是玩笑

  肖艳艳

  12日,就美国广播公司(ABC)辱华事件,美国白宫首次回应称,辱华言论不代表大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美国一向重视同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然而,这个说法并不能让华人社会平息愤怒。

  幽默和玩笑是脱口秀节目的必要元素,但“杀光中国人”的言论并不好笑。作为世界知名广播电视公司,ABC对辱华言论的默认,并不是简单的失误,而是暴露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惯性。

  迫于华人华侨规模空前的抗议,ABC公司已经公开道歉并对相关节目进行了处理,但道歉声明“移花接木”时间造假,并没多少诚意。

  美国排华历史悠久。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开启了美国华工的一段血泪史。

  虽然该法案在1943年被废止,但其后半个多世纪里,美国政府并没有就这个历史错误作出任何公开反思。直到2012年6月18日,经过华人群体的努力,美国众议院才否决《排华法案》,但决议案所用字眼是“regret”(遗憾)而不是“apology”(道歉)。

  值得深思的是,推崇多元文化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一直致力于消除对少数族裔的种族歧视,但种族优越主义让不少西方人对华人有先天的偏见。

  2008年,美国女星莎朗·斯通称汶川地震是报应,公开表达对中国人的厌恶。北京奥运会之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卡弗蒂在报道旧金山奥运火炬传递时极尽侮辱之词,事后美国主流媒体“集体失语”。刚刚过去的万圣节,美国含有辱华因素的小丑面具表明,美国人似乎对辱华行为已经习以为常。

  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华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华裔公民在美国受到的待遇日渐改善。但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一些政客借助抹黑华人和中国来换取选民支持,辱华事件频频发生。美国政府也不断通过人权问题和“中国威胁论”损毁中国国家形象,无视中国的进步发展与和平理念。

  美国的种族歧视还通过电影等文化产品输出,企图左右世界人民的认知。2010年,美国电影《赤色黎明》中美国少年高喊“杀死中国人”,并一再明示或暗示“中国威胁论”,向观众传达有关中国的负面信息。电影尚未上映便引发了美国和世界华人的抗议和谴责。

  目前,白宫请愿网站上要求调查ABC辱华言论的签名人数已达10万,不知道白宫能给出怎么样的答案。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6 种族歧视不是玩笑 2013-11-18 3259624 2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