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出特别策划“高端话改革”,邀请部分省部级领导干部,围绕三中全会精神,谈体会、话改革、说发展,15日首篇推出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的谈话——
浙江要为“资源配置”率先趟路
深受改革开放春风沐浴的浙江人民,深深懂得改革开放对发展和富裕的巨大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浙江人民倍感鼓舞、信心满满。全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表明我们党的改革开放理论更加系统、全面、成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浙江来说,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浙江的市场取向改革起步早、进展快,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早在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政府抓工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更要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有为和无为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有为不是包办代替,无为也不是放任自流,无为是为了更好地有为,做到不该管的事情放手不管,该管的事情集中精力坚决管好。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省份,更应注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权与私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在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且应该积极主动有为。譬如: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都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进程中,浙江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把握中央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新的科学定位。
我们将以正在浙江一些地方开展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载体,努力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优质配、合法配、高效配”,切实强化转型升级“组合拳”体制机制保障,形成长效机制,强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这一进程中,政府要主动做好该做的事,以加快转变职能为抓手,在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上多下功夫,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多想办法,在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上加大力度,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效率效能。
对浙江来说,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重中之重是强化转型升级“组合拳”的体制机制保障,而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又是其中重点。新世纪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资源要素短缺和利用效率不高并存的问题,资源要素错配、劣配、违法配、低效配等现象比较突出。基于此,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仅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浙江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浙江已在嘉兴海宁市实施改革试点,希望为全省趟出一条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之路。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突破口。浙江如何作为?具体讲,就是要做好“减、合、整、强”四篇文章。“减”就是减掉臃肿,通过“脱外衣”精简机构,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减少人浮于事现象;“合”就是合并职能,确保权责一致,切实消除推诿扯皮现象;“整”就是整合资源,在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各方面,做到五指合力,发挥更大效应;“强”就是加强治理,统筹兼顾、堵疏结合、标本兼治,营造更好的改革发展稳定环境,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同时,要树立好作风,以“舍我其谁”的豪气、守土有责的志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努力干出特色、干出水平、干出实效。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日前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说
(原载11月15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