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部署

  又一次举世瞩目的三中全会召开了。“三中全会”这四个字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首先是因为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次会议尽管事先不为公众所知,但它拨乱反正,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为中国开辟了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35年来,一次次“三中全会”尽管涉及的议题范围不同,但主旋律都是改革。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经过35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既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大量的深层次矛盾,还面临着大国崛起无可避免的国际环境问题。我们既面临着世界经济重新洗牌带来的巨大机遇,又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从高速增长顺利“换挡”,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面对改革攻坚的世界性难题,如何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对此,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崭新的“中国道路”怎么走下去?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十八大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加具体的回答,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部署。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第一个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它的覆盖面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部署改革的文件。全会指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囊括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大领域。公报告诉我们,全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中央还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的重大改革,有利于从全局利益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防止部门利益和权力的干扰使改革方案陷入落实困境,有望成为改革攻坚取得突破的利器。

  全会公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和遵循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握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既要总结35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立足中国实际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又要认真总结探索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教训;既要借鉴国外构建和运行现代市场经济、治理现代国家的有益经验,帮助我们摆脱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治理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现代化的羁绊,又要正确总结和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训,克服过去两个阵营对峙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思维模式造成的偏见,真正做到择善而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另辟蹊径,而是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实际,在富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做法中,遵循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规律。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进入深水区的改革迫切需要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广泛涉及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十五个重要领域,而且确定了完成这一系列改革的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深化改革的极其重要的步骤。它有利于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和改革举措的耦合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同时也必须看到,顶层设计是为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并不是详尽的施工蓝图,加强顶层设计要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要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我们依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不断发现、及时推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改革经验。浙江是人民主体地位凸显的创新乐土,来自基层和地方的创新层出不穷。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把释放改革红利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一招。

  经济体制改革对全面改革起着牵引作用。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十八大报告所说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市场调节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的程度要进一步提高。它的主要内涵就是公报所宣告的,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基础,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个“好”,就是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必须坚决打破一切损害全局利益的垄断。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凝聚共识。这就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经历了35年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实践,今天的思想观念障碍往往是和利益固化的藩篱相联系的。我们要善于透过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话语,看清背后隐藏着的狭隘的特殊利益,不让它成为改革的绊脚石。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有效地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

  【作者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部署 2013-11-15 3258293 2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