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乐活人居·悠游

浙江旅游博物馆:

高校教育的精灵

  通讯员 金晓颖 记者 应舍法

  今年的世界旅游日,对浙江旅游界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首个旅游主题博物馆——浙江旅游博物馆开放迎客。“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师生和浙江旅游行业人士蜂拥而入。在参观中,他们对博物馆丰富的图片资料,众多的实物展品,精心的陈列布局赞赏不已。许多同学参观结束了仍迟迟不愿离去。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小金说:“浙江旅游博物馆通过图片和实物形象地展示了浙江旅游自古而今的发展历史。我感觉参观一次博物馆比上好几次专业课都管用。”

  走进博物馆 让视野浩瀚无垠

  “我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在西方,博物馆是普通百姓闲暇时间常去的休闲场所,博物馆文化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走进博物馆不是一件简单的观光活动,而是一种知识上的开拓,这种开拓应该是现代教育的题中之义。

  浙江旅游博物馆位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内,历时两年建成。浙江旅游博物馆承载着述说浙江旅游乃至全国旅游的历史使命。它是由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旅游局共同批复筹建的,两方面的筹建力量也彰显了博物馆的两方面内涵,这两方面内涵融合成一个理念:那就是记录和传承浙江旅游。除此之外,它还肩负着高校教育的特殊使命。

  “课堂外的知识永远比课堂内丰富。作为一个高校博物馆,我们希望它能够更直接地帮助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这一点,不得不说一座优质的高校博物馆就是‘高校教育的精灵’,因为学生可以在玩乐的心态中开拓视野,吸收知识营养。”浙江旅游博物馆副馆长卢静怡如是说。

  展厅指方向 让教育水到渠成

  博物馆应该是现代大学的内在配备。作为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德国的很多大学从一开始就配备了博物馆,博物馆可以说是跟实验室以及图书馆一样,是学校里日常存在的科研场所和教学场所。

  浙江旅游博物馆分别设置了旅游历史厅、旅游资源厅、旅游产业厅、旅游科教厅四个展厅,为学生的参观学习指明了四个方向。

  在旅游历史厅里,中国旅游的形象标志马踏飞燕、李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所说的谢公屐、晚清外交家傅云龙遍访各国手绘的游历巴西图经和游历秘鲁图经……这些平时只能在书本上才能看到的物象,现在作为展品被摆在博物馆的展台中,直观地供学生参观。旅游资源厅里,浙江省5A级景区的微缩沙盘模型、水底风光全息投影,高科技让参观者在快乐中了解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厅里,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旅游工艺品等共同组成了浙江旅游产业的完整版图。旅游科教厅里,参观者可以了解浙江旅游教育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前世今生,这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次了解学校和专业的绝佳机会。

  面向全社会 让文化继往开来

  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作为一座旅游博物馆,浙江旅游博物馆要做浙江旅游文化的象征。“让浙江旅游博物馆惠及全社会。”浙江旅游博物馆馆长,同时也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的董捷表达了自己对博物馆的期待。要完成这一任务,浙江旅游博物馆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不过,立足学校,做好为师生服务的工作,肯定是一个最好的起点。

  作为一座高校博物馆,教育这一功能自然而然地被置于更为特殊的地位。惠及全社会首先从惠及全校师生开始,让博物馆对学校的教育功能逐渐成为高校博物馆的一种特有文化,再把这种文化扩散到社会中。只有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位置,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浙江日报 乐活人居·悠游 00026 高校教育的精灵 2013-11-13 3253085 2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