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美丽乡村 串珠成链

  浦江县虞宅乡乡长 张国樟

  两年前的春暖花开之时,我来到了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虞宅乡。为熟悉情况,白天跑乡村,夜晚读乡志,希望能尽早进入角色,担起重任。这段日子里,几个零碎的片段,冲击着我的视线,让我陷入深思。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来到浦江与建德交界处的马岭脚村。这个具有千年历史、镶嵌在崖壁的村庄,依旧保留着泥墙黛瓦、古木参天、鸟鸣谷幽的原生态风光,是马岭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然而沿着石阶往上走,只见部分泥房已然倒塌,梯田里杂草丛生,一片破败景象。村干部说,210省道修通后,不少村民搬至山脚,因无人居住打理,泥房加速老化。

  走进新光村后,66岁的村主任朱玉堂直接把我带到了灵岩古庄园。站在古色古香的诒毂堂里,他一脸愁容地说:“我们村保护灵岩古庄园已有二十余载,人力物力投入不少,每年的维修费用已成难题,这样下去恐怕坚持不了太久。”

  在利明村,我被眼前的景象所惊诧:很多开车路经的游客,或从浦江城里驾车而来的市民,手持水桶或矿泉水瓶,在村口的泉眼处接水。据说从古至今,这口泉眼不曾干枯,今年大旱时节,每天吸引成百上千人过来取水。

  而经过下湾村时,一条掩映在绿树丛林下的小溪,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看到几个“背包客”,拄着手杖,涉水行走在美丽自然的溪滩上。溪水清澈见底,他们时不时弯下腰身,用双手捧水洗脸。

  晚上看乡志时,白天经历的这些片段,不时在脑海闪现,我开始发问:为何同属仙华山景区,马岭风景区始终热不起来?马岭脚村的出路在哪里?新光村的灵岩古庄园,又该如何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无意中,我从乡志上发现一个信息:虞宅母亲河壶源江有条很重要的源头支流,滋润着虞宅大半乡土。村民称之为朱宅源、朱宅溪,但在宋元时期或更早,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茜溪”。“杭州有西溪,虞宅有茜溪。为何不以这条溪为纽带,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串起沿线的山水人文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呢?”我突然萌生出这个念头。

  当时的浦江,开始大力整治水晶污染,谋划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水晶发源地的虞宅,也在寻求更为生态和持久的发展方式。我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多方考察后,我向县里汇报,设想打造一条“茜溪美丽乡村精品线”。县里非常支持,还把这项工程列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如果现在来到虞宅,你会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山乡:

  在中国美院规划方案的指导下,农民们都在粉刷自家的赤膊墙、美化庭院,沉寂了270年的灵岩古庄园开始大规模修缮和开发,无名泉水有了“海豹泉”的美名,下湾村被定位为休闲养生之地,而马岭脚村的每幢泥房,都有了新的生命和价值——高档民宿和艺术创作部落。沿线的10个村庄,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到了各自的归宿。

  在我看来,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单打独斗,而要尽可能整合资源,发挥合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散落在乡间的珍珠串联起来,发出耀眼光芒。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美丽乡村 串珠成链 2013-11-11 3249250 2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