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环保课,教室在森林

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成为活教材

  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

  县委报道组 陈毛应

  “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有八景十八园,如众星捧月,体验区、运动区更是乐趣无穷,植被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82.5%,珍稀植物1260种、珍稀野生动物173种,是长三角最大的生态休闲观光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景区。”

  今天上午,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前厅经理张怡,站在国家环保部北京会议与培训基地的讲台上,向参加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专家和各地环保厅局的官员,讲解着发生在中南百草原景区的故事。

  安吉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县,境内苍翠欲滴,四季竹浪滔天。2004年,安吉民营企业家崔世豪在县城附近一块5600亩的荒山,累计投资6.8亿元建立了中南百草原景区。经过近十年的滚动发展,年接待游客已达1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收入近亿元。

  全国景区数以万计,如何让来景区的游客、特别是每年50万以上的学生游客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学到一些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中南百草原在景点设计上独具匠心,为便于学生比较,将梅园、樱花园、桂花园等十八园毗邻相设,将虎园、猴山等动物园对面相望。教育方法上也是别出心裁,除了聘请36位动植物专业教员当导游外,还外聘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28位高校的专家学者当兼职导游,根据中小学生的爱好和要求,安排不同的导游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教育。

  同样在今天上午,来自苏州一所中学的百余名同学正在中南百草原景区认真听取浙江农林大学一位教授的提问。

  “梅花为什么是红的?桂花为什么是香的?”同学们面面相觑,当得到答案后,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

  在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培训班上,张怡接着介绍:“接待学生游客,我们是请动植物专家当导游,让学生在此听植物说话,探究其中的奥秘,学会怎样呵护动物,学生在专家的引导下,书本上枯燥的概念在这里变成了兴趣盎然样本,所以每年接待的百万游客中半数以上是学生游客……”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环保课,教室在森林 2013-11-11 3252150 2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