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加里安”号背后的大国情结
印度逐梦火星
本月5日,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法新社报道,“曼加里安”号是印度1963年启动空间项目后“最骇人”任务。如果这一项目成功,印度将成为第一个成功探测火星的亚洲国家。
“穷国”为何要探测火星?除了要战胜众多技术障碍,印度航天科学家们还要面对国内外众多批评人士抛来的这道附加题。对此,印度官方理直气壮:“如果不敢怀有伟大梦想,那我们就只能做伐木人和提水工。今天的印度太大了,不能只生活在高科技的边缘。”
“廉价航班”赴火星
印度此次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名为“曼加里安”号,意为“火星飞船”。
这是一个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体重1.35吨,外皮包裹着金色反光箔。它随身携带着四台测量仪器和一台火星照相机。
本月5日,搭载火箭升空后用40分钟把“火星飞船”送入地球轨道,不过由于推力不够大,“火星飞船”不能直接离开地球大气层,需绕地球飞行20天到25天,获得足够速度后,再奔赴火星。如果一切顺利,“火星飞船”将在太空中飞行300多天,航程7.8亿公里,预计在2014年9月24日抵达火星。
印度官方称它的任务是测量火星大气,探寻甲烷痕迹。这可能有助于证明火星曾经,甚至现在仍然存在生命。它将研究火星表面、大气和矿物特征,绘制火星表面地图,并传送光学数据,探测任务为期6个月。
法新社认为,以预期科研成果而言,“曼加里安”号项目的意义“打了折扣”。
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项目团队今年9月说,已在火星活动一年多的“好奇”号没有在火星大气中发现甲烷存在的任何迹象。
印度此次火星探测项目预算45亿卢比(约合7300万美元),被称为飞往火星的“廉价航班”。造价相当于一架波音梦想客机造价的一半,也远低于其他国家同类项目,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月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预算是6.71亿美元。就在5年前,印度发射了有史以来造价最低的月球探测器。
火星飞船升空,使许多印度人沉醉于民族自豪感,但批评人士仍尖锐指出,在印度还有数亿人口挣扎在绝对贫困线之下时,耗巨资发射飞船的决定“不当”。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印度每年在空间项目上投入690亿卢比(合11亿美元),有20颗在轨卫星执行通讯和遥感等任务。相比之下,目前印度有3.5亿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25美元,一半的人口用不上厕所,三分之一的儿童营养不良,三分之一的人口用不上电。批评人士称,更多的精力应该用来解决地球上的问题。
一名网友在英国《卫报》网站留言:“希望我们(英国)不要再拿纳税人的钱去支援(印度)这个国家了,他们明显有钱去烧,所以也能自己支持(本国)穷人。”
针对质疑,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坚称,空间项目技术有助发展经济,比如一些卫星可监测天气和水资源情况,也能改善偏远地区的通信条件。
该组织主席拉达克里什南说:“印度为什么要参与空间项目是一个过去50年内一直存在的问题。过去、现在和今后答案都是,‘那是为人类和社会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印度首家私人宇航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斯米塔·莫汉蒂说:“对印度这个国家来说,它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印度空间安全专家拉贾戈帕兰则给出这样的解释,“面包和枪的争论在印度确实存在,但印度并不处在有利的周边环境中”。
淡化太空竞赛说
印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明悠久,一直渴望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正如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所说:“印度要么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可以说,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是印度几代人的梦想,而且印度从没有停止过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努力。
不管印度发射的火星探测器能否最终按计划抵达火星轨道并完成探测任务,这次发射本身再次展示了印度成为太空强国和世界大国的雄心。
英国《卫报》评论称,印度不止是为了证明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也并非简单地显示科技实力,而是意在与中国的太空竞争。
近年来,由于中国、日本等都在积极发展空间探索事业,这不免令人联想起印度开展火星探测意在与周边国家进行竞争。英国空间科学教授安德鲁·科茨说:“这一项目真的会把印度送入国际空间探索‘高地’。”
回顾“曼加里安”号项目进程,印度科研人员似乎也颇有“竞赛”意识,这一火星探测计划从宣布到实施仅用了15个月。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发言人D·卡尔尼克说:“我们从先前的经验受益良多……所以动作迅速。”
拉达克里什南淡化“竞赛”说。他称:“我们是在我们已经为自己规划的领域内,与自己竞争。”
其实,在“大国梦”的驱使下,印度一直致力于成为航天大国。
早在1975年,印度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世纪末,印度不顾外界压力,进行了多次核试验;2001年成功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挤进了世界上少数可以进行商业卫星发射的国家行列。2006年印度的航天预算就已经超过了俄罗斯。
近几年,印度在空间探索方面动作频繁,成功发射远程洲际导弹和月球探测器,并正在打造多艘航母。今年7月,印度成功发射首颗导航卫星,为构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迈出重要一步。
如果此次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印度将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4个成功实施火星探测的国家或组织。
印度在空间技术和国防军事方面的一系列计划和成就,都是迈向强国目标的一个个脚印。
分析人士解读,印度火星探测项目可能会加剧亚洲地区空间技术“竞赛”。
但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拉姆·贾库认为,亚洲国家围绕太空实力的竞争有别于当年美苏军备竞赛,“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争夺自然资源……印度火星项目向世界释放信号,展示寻找资源的平等、付出和能力”。
科技创新也能脱贫
这是印度第一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而火星探测项目以高风险著称,按拉达克里什南的说法,全球既有51个火星探测任务中只有21个成功。
此前有分析指出,“曼加里安”号任务很可能失败。拉达克里什南表示,探测结果固然重要,但是由印度人自主发射和探测的全过程才最重要。据悉,“曼加里安”号及其运载火箭50%左右部分都是由印度本国自主研发。
虽然对本国科技高度自信,这位印度航天的总负责人在发射前却前往神庙拜神,这在印度国内招致批评。
拜神虽不可取,但印度科技高速发展的事实不可置疑。
这些年来印度的IT业成绩骄人,让其享有“世界办公室”的美誉。
IT技术为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的变化。它不仅使印度平民接触到了从前不可能了解到的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在印度贫穷乡村相当普遍的官员腐败行为。
另外,印度的航空航天、制药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也令人刮目相看。
新世纪以来,印度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是新兴市场国家和“金砖”国家,也是20国集团成员。这些经济成就和国际地位增添了印度的大国底气,助长了印度的大国雄心。
有媒体称,印度在众多人口依然贫困的情况下花巨额投资进行太空探索是罔顾民生,甚至得不偿失。
但有分析认为,空间技术的突破和太空探索的成功不但可以提振民族信心与国际地位,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科技事业,而且也可以在未来转化为科技生产力,造福民众。
尽管仍未脱掉“贫穷”的帽子,但印度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科技人才生产基地。无论是在美国硅谷,还是在新加坡,该国培养的科技人才都得到了高度的赞誉。
丰厚的人才储备,也为印度成为科技大国、军事大国和经济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印度开展第100次航天发射任务时,印度总理辛格就曾为印度贫穷与科技间的差距辩护。
“有时候会有人问,像印度这样一个贫穷的国家能否负担得起一个太空计划,这些费用——尽管适中,是否可以更好地用于其它方面。”辛格在发言中说,“这种想法忽略了一点: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最终还是其科技实力的产物。”
(据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