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133张汇款单“寄”爱心

——宁波消防警官薛军毅的助学之路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蒋孝辉

  13年来,他仅买过两件像样的衣服,舍不得买300元以上的物品,被战友们称为“吝啬”。

  但13年来,他至少寄出133笔汇款,从最早的38元,到最高的1万元,连最亲近的人也目瞪口呆。

  133张汇款收据,累计加起来超过12万元,每一张收据的背后,都是浓浓的爱心与担当。

  近日,记者走近宁波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指导员薛军毅,探求他的助学之路。

  一份爱心,始于一次悲剧

  在薛军毅的办公桌抽屉,有一本褐色的笔记本,扉页贴着6张泛黄的收据。

  黑色邮戳并未褪色,见证他的第一笔汇款:2001年4月7日,金额38元……

  看着这张汇款单,今年35岁的薛军毅陷入了沉思。2001年4月,他当时还在河北读警校,一次在杂志上看到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安徽阜阳的戴桂芳,因发生感情纠纷,其丈夫将一壶煤油浇向8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兄妹俩的面部和手指被严重烧伤,导致重度残疾,全家陷入困境。

  同样来自农村的薛军毅,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我当时就想帮助这两个孩子,直到他们完成学业。”当天下午,他根据文内的地址,寄出了身上仅有的38元钱。要知道,那时他每月的津贴才80元。次月,津贴发下来后,他又寄了50元;第3个月,他又寄去结余的生活费和津贴90元钱……就这样,戴桂芳每月都会收到他的捐款。

  年复一年,薛军毅寄钱从没间断。毕业后,他每月有了1200元工资,寄钱也增加至200元。开学、春耕、过节时,他更是寄去几千元。由于孩子读书费用增加,他每月寄钱也增至1000元,直到今年6月两名孩子大学毕业。

  事实上,薛军毅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他爸以前帮人理发,后来患了阑尾炎,病情经常反复。身为独子,他要经常寄钱补贴家用,但他认为,戴桂芳家更需帮助。

  一张收据,就是一个故事

  翻着这本厚厚的笔记本,记者感觉到它厚重的分量。

  一张收据就是一个感人故事。在这133张收据中,数额最大的是1万元。2007年底,戴桂芳想用仅有的一点钱给孩子做整容手术。薛军毅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寄去1万元钱。

  “当时,我们家的房贷还没还清,女儿也刚出生,全家就靠他那点工资生活。但这对孩子更需要钱,我们的生活可以节俭一点。”薛军毅的妻子曹细平说。

  在薛军毅的帮助和鼓励下,两名孩子健康成长。哥哥飞飞荣获全国动漫设计一等奖,妹妹楠楠被评为阜阳市十佳青年。

  薛军毅说,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他也收获了快乐。尤其是孩子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也鼓励他奋发向上。

  2006年,他在扑救火灾时被倒塌的建筑压伤,颈椎4至7节椎间盘突出,不少亲友劝他早转业,他自己也有了转业的念头。

  这对兄妹知道情况后,三天两头打电话鼓励薛军毅,楠楠还把《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词,通过短信发了过来。“他们这样自强不息,我怎么能退却?”薛军毅说,他从此打消转业的念头,努力工作。近年来,他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被评为支队优秀党员,两次被评为总队优秀党员,还当选全省公安系统优秀党员。

  一种精神,感动一座城市

  他在江东区消防大队任指导员时,主动与当地特困生小赵结对,并组织官兵开展“少抽一包香烟,少吃一包零食,多献一份爱心”的募捐活动;他在奉化市溪口消防中队任指导员时,得知中队驾驶员赵滨滨的父亲患重病急需钱,又提议官兵开展“同一片天空,同样的关爱”募捐……

  在这133张收据中,还有寄给汶川大地震受灾孩子的爱心包裹票据。自2009年9月结对资助小贾以来,他前3年每年寄3000元学费,去年开始寄6000元,逢年过节还寄去零花钱或礼物。

  12万元爱心款,对仅靠工资养家的薛军毅来说,是个大数目。平时买件衣服,价格从不超过300元。看着丈夫的几件衣服,曹细平眼睛湿润了:“他老穿同一件衣服,还借口说在部队都穿军装,买了也浪费。”

  连续13年的坚持,感动一座城市。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宁波市“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浙江十大平凡英雄。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133张汇款单“寄”爱心 2013-11-09 3251164 2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