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发明无纱制作棉胎法并申请专利

永嘉弹棉郎 创意走四方

  县委报道组 叶圣义

  本报讯 “永嘉弹棉郎,背着花弓走四方,出门赚钱不容易,辛苦兮!”迈进弹棉郎徐晓兵位于永嘉县城的棉胎加工店时,他正和妻子、儿子一起用传统的棉胎制作工具——弹棉弓、磨盘等做乐器排演“三句半”。

  原来,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摄制组来永嘉拍摄节目,其中一个拍摄内容,就是用“三句半”的形式反映过去永嘉弹棉郎的辛苦生活。

  选择徐晓兵一家表演,自有摄制组的道理。徐晓兵家弹棉手艺传到他已是第四代了,在永嘉的弹棉郎当中具有代表意义。今年6月,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纪录片《手艺》第三季之《弦舞飞花》,主角就是徐晓兵。

  今年39岁的徐晓兵已有28年的弹棉经历。11岁那年,他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学习弹棉,当年就掌握了弹花、磨盘、扦纱等制作棉胎的全部工序。15年前,他和妻子结婚后,结束了闯荡的生活,先在外地开办棉胎制作门店。9年前,他回到老家的县城租了门店后,才开始安定地为顾客制作棉胎。

  现在,在他的加工店里,制作棉胎的工具全是机器,其中的一台磨盘机是经过他多次实验后发明的,引进的一台定型机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通过这些机器,可以制作出顾客所要求的大小、厚薄不同的棉胎。如一床2.2米×2.4米的棉被,徐晓兵可以把它做成只有1公斤重。而且制作效率大大提高,在传统的手艺下,夫妻俩一天只能完成1条,现在可做成20条。

  由于诚信经营、经济实惠,以及过硬的手艺,如今要想到徐晓兵店里定制棉胎,至少要提前3个星期。过去只有冬季是弹棉的旺季,现在天天是旺季,每天6时30分开工,一直要忙到晚上11时许才停工。

  四五年前,有顾客来反映,普遍使用的扦纱棉胎太硬,棉絮会被被套吸附,而且新棉胎要先做垫被用一段时间才能做盖被。这让徐晓兵有了发明一种无纱制作棉胎技术的念头。

  “无纱,棉胎花絮就没有了保护罩,直接影响制作时的定型和制作后的牢固度。”徐晓兵说,经过无数次试验,他终于攻克了无纱制作棉胎的技术难题。

  3年前,他制作出了第一床无扦纱棉胎,送给朋友试用,并请朋友提出改进建议。此后,他先后制作出20多条,分发给朋友和亲戚试用,并根据试用者的反应,逐步改进。

  在无纱制作的技术难题中,最难解决的是棉胎四边无缝接合,若接合不好,棉胎一般会从四个边开始破损。直到去年上半年,他才找到了现在还不能透露奥秘的解决办法。

  徐晓兵拿出一条无扦纱的棉胎,笔者用手感受到,它与传统的棉胎相比,既柔软又轻盈。“据使用者反应,无纱棉胎的棉絮不会粘附被套,而且使用起来更加暖和、轻便。”徐晓兵说。

  他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目前,已有多家外地企业与他联系,有想购买其专利权的,也有准备与他合作批量生产这种棉胎的。这些,都被徐晓兵拒绝了,他想把自己的个体经营转换成企业,继而批量生产。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永嘉弹棉郎 创意走四方 2013-11-08 3195045 2 2013年1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