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美丽乡村美在人

  安吉县梅溪镇党委书记 姜平

  美丽乡村建设最本质的还是人,只有每一个村民都提升了,才能达到1+1>2的聚合效应。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环境综合整治,使千年古镇梅溪实现了美丽乡村“有形”和“有色”的美。梅溪镇正寻求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二次嬗变:从乡村整体美到惠及个体的“村民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以村风民俗深化美丽乡村内涵。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梅溪镇着力培养每一个村民自身的行为素养。在全镇的25个村落,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公选的榜样,他们或艰苦创业、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同时,镇里给每户村民家庭发放一本《弟子规》,通过墙体画、宣传栏、学习会的活动,将孝义信善的传统美德深入每户家庭。9月24日,梅溪镇350名由干部和村民组成的志愿者,自带铁锹、铁钳和畚箕等工具,对西苕溪沿线1500米河段进行大整治。榜样的力量,加上村民对正能量的学习和接受,让梅溪的村风民俗变美,给予了美丽乡村一种“无形美”。

  以地域文化彰显美丽乡村个性。在规划布局上渗透文化元素,在环境营造上体现文化特色,在生活方式上丰富文化活动,梅溪镇对每个村子进行调研规划,坚持“一村一特色”。文化理念和美丽乡村的融合,将梅溪春涨、陈嵘文化、商埠文化等地域资源充分挖掘,积极打造蚕桑马村、陈嵘故里、商埠梅溪等一批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的相协,组建了“梅溪旱船”、“梅溪鱼灯”、“竹叶龙”等民间艺术团队,让村村都有图书室,天天都有排舞练,把这份“文化大餐”奉献给每一个梅溪村民。如上舍村的竹叶龙表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竹、纸材料和“动则变、变则化”的神秘,让它走出了国门,将梅溪的千年文化底蕴传达到世界各地。文化地域性带来的独特魅力,给予美丽乡村一种“内涵美”。

  人人享受到美丽乡村带来的成果,才能人人反哺美丽乡村的再建设。梅溪镇的每一个村民,正在使这一切发生着改变。在石龙村,村民自己书写村志,为村子留下历史;在板桥村,村民合力抢救抖堤,抵抗洪水袭村;在陆西村,村民开办乡村记忆馆,记录心爱的家乡。梅溪镇如今已掌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舵,向着更高层次的“美丽村民”高速起航。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美丽乡村美在人 2013-11-05 3204028 2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