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长兴蓝天民工子弟学校校长余学千——

助孩子放飞梦想

  本报长兴11月4日电

  记者 沈吟 县委报道组 丁珊

  这是一所隐藏在旧小区中的学校,校舍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一进校门,入耳的却是充满朝气的琅琅书声。这里是长兴蓝天民工子弟学校,15个班级,856名外来民工随迁子女正在此就读。

  学校校长余学千,来自安徽六安,比起同龄人来,他略显苍老。1994年,余学千从部队退伍,进入霍邱县乡镇政府工作。当时,安徽有不少随迁子女跟随大人奔波,他们的学习成为一桩难事。当地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鼓励人们创办民工子弟学校。在这契机下,2001年,放弃了事业编制的余学千来到长兴办学。

  “既然办了学,就要把学校办好。” 余学千告诫自己,“教书是良心活,不能误人子弟,要把心放在教育上,把孩子放在心上。”曾经,余学千带着6名老师早出晚归,探访建筑工地的工棚、城乡结合部的出租房,只为配合家长们的作息,挨个说服他们送孩子去念书。他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为了学生们不因路途遥远放弃就读,余学千借钱买了辆二手中巴车做校车,并担任司机。他每天早晨5时便起床,检查车辆,计划好接送线路,确保准时把孩子送到校。“最远来回十几公里,就为了接送一个孩子。”

  10多年间,学校搬过好几次,现在的校舍是2003年8月租下的,校名也在那时确定为“蓝天民工子弟学校”。渐渐地,在校生从最初的76名发展到800多名,他们来自全国10余个不同省份。

  正说话间,下课铃声响起,窗外传来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声音。余校长把操场的草坪浇成水泥地,又在角落摆上两张乒乓球桌,尽管如此,活动场地还是远远不够。

  帮助孩子们放飞成长梦想,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是余学千的希冀。“我很想让他们开一场真正的运动会。可学校面积只有3.4亩,太小了,连体育课的很多活动都没法开展。”余学千说。

  不过,情况正在一点点好转。如今,县里给学校配了三辆校车,余学千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起早摸黑送孩子上下学。学校两年前建起了图书室,赠书已有4000余册,上个学期,教室里装上了多媒体设备,县教育局每年还有170多个免费营养餐名额给予贫困学生……

  余校长对孩子们的成长津津乐道:“去年高考,六安人李涛考上了绍兴理工学院,他很聪明,不过是回去高考的,多少有点影响。江西娃娃曹磊正在县重点中学念高三,他可以在浙江高考。”

  这个学期,一批孩子走出“蓝天”,步入了长兴古城中学和龙山中学的校门,而121名新生加入了“蓝天”,余学千祝福这些孩子:“愿他们都能放飞自己的梦想。”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助孩子放飞梦想 2013-11-05 浙江日报2013-11-0500010 2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