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开发区,更是创新谷
文/沈凤珍 戴志宏
是开发区,更是
创新谷
文/沈凤珍 戴志宏
创新为基——资本集聚构筑产业之脊
临安经济开发区从2001年建区以来,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仅是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在于其一直秉承了生态立市和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并由此推动开发区由量到质的转变。
从开发区6.1平方公里到青山湖科技城115平方公里的发展版图,从年产值20亿元到360亿元的直线上升,从粗放式传统产业到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4+2”现代产业结构,直至目前正在进行的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间的协作对接……这些变化折射出的不只是发展空间的扩大,家底的增厚,最重要的是持续的创新理念改变了原有的线性思维,以求变求新的气度为开发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了机会。
2007年,临安开发区主动承接杭资企业转移,形成了首个百亿产业——装备制造业,推动了临安工业的跨越发展。目前,仅杭叉的年产值就达到了70亿元,杭氧去年为临安贡献了3.6亿元的税金。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杭氧和杭叉等重量级企业引领产业集聚,使区内装备制造业加速发展并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除此,节能环保装备、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物流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制造也成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和定位更加清晰。
截至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销售产值111.6亿元,占开发区规模工业销售产值的80%,企业实力持续增强。
良好的发展示范效应吸引了原有企业和新的投资商增资扩股或设立新项目,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向结构调优、品质提升转型,筑起了新的动力引擎。
到今年6月,鸿雁电器已经试生产,年底前,西子联合电梯部件产业园也将竣工完成一期厂房主体,德福线缆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易辰孚特等5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性投入25.8亿元。
开发区在注重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关注质的增长。近年来,开发区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鼓励行业龙头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检测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订、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上市融资,打造一批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目前,开发区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家。到今年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实现218亿元,同比增长14%,占科技城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的65%。这组数字体现出的是临安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持续增强。
作为空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创新已成为杭氧能持续保持稳定发展的秘诀。通过开拓工业气体市场,杭氧在全国各地布局设点,成功构建设备制造和气体产业“比翼双飞”的经营模式,被誉为“牵着奶牛卖牛奶”。
目前,开发区企业中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21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个;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1个。
同时,通过实施“雏鹰计划”、“青蓝计划”和“瞪羚计划”,突出抓好科技孵化器建设培育一批又精又特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全力推动小微企业成长为“科技小巨人”。
内涵为根——青山湖滋养科技新城
从杭氧、杭重机、杭叉等一大批重量级装备制造企业的落户,到香港大学浙江研究院、浙大网新等科研院所等30多所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的引进,这里正成为一座备受外人关注的创新之城。
按照浙江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青山湖科技城是浙江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重点规划建设的创新平台。所以,科技城不是一般的开发区、工业园区,更不是一般的城区建设,注重“科技内涵”始终是科技城建设的主线。
科技城从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40亿元,核心区主干路网全部贯通,基本完成主干区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核心配套的开发建设也逐步推进。作为全省科技创新高地的青山湖科技城,不仅吸引了众多科研院所纷至沓来,其集聚创新要素的“蝴蝶效应”正日益成为推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入驻的院所中,许多院所的研发能力或技术已走在了全国或世界的前列,如综合实力居亚洲前列的香港大学,西安交大的3D打印技术等。
“等到大家都进来以后,我们特别期望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院所,这种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创新火花的迸发,会产生更好的创新成绩。”国电研究院院长叶水泉如是说。
位于青山湖科技城中试区块的国电研究院源牌环境绿色工坊,做为科技城首批动工建设的项目,在投入运行后,又把自主研发国内先进的建筑能源环境协同控制系统放在了中试区块。此外,国电能源在研发区块的浙江绿色低碳建筑科技馆今年底土建工程即将结顶,明年十一前将投入使用。未来,这里将是国电能源科技研发中心,研究的方向将是国际领先的低碳能源。国电研究院的叶水泉院长告诉我们,当初之所以选择落户青山湖科技城,除了看重这里的生态环境外,能够集聚创新资源也是其中最大的考量。
和国电研究院一样,除了这里的自然人文底蕴,上海数据港首席运营官徐军更是认为科技城符合低能耗和集约发展的时代要求。
科技城集聚创新资源的优势像一块大磁铁吸引众多高科技企业前来投资创业。在6月初举行的青山湖科技城深圳(香港)推介会上,成功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17亿元,16个重点在谈项目进一步推进。不少签约的企业表示,选择科技城就是选择未来。
以人为本——聚合总部智城新平台
按照产业强城、科技新城、总部智城“三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在抓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同时,科技城要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成长而言,总部经济在税收、产业、消费、就业等方面的促进效应十分明显。在核心区规划建设浙商研发总部基地,目的就是要突出优势、“剑走偏锋”,力求在这里崛起一座现代化、高密度的总部智城。
从总部智城的建设要求来看,“十二五”期间,科技城要确保引进浙商研发总部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120家以上。对已引进的科研机构项目实施分类推进,首批院所力争在2014年前全部投入使用。
首先在规划上将研发区、孵化区、产业化区进行优化布局,制定“生态、科技、税源”的招商政策,严格规定入驻总部智城的项目必须符合研发型、科技型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要求,符合能提供园区内科技服务和城市功能的要求。
其次,创新要素保障措施和投融资体制。如构建“1+3”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浙商研发总部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化基地以及高层次人才招引的三个专项政策。对高层次人才招引,有“四个600万”政策,即:特别好的项目先给600万元支持,产业化政府可跟进600万元投资,融资时600万元贷款贴息,另外还有引导基金600万元,体现了研发、孵化、产业化、风险投资有效对接。
近两年是园区基础投入密集期,对于有限的财政和空间资源来说,颇有点“小牛拉大车”的味道。秉着“但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的理念,这里大胆尝试BT、BOT等投融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积聚了科技和产业的资源,促进产城融合的发展。
通过举办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合作交流会、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科技浙商·青山湖科技城对接大会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近400名客商及高层次人才参会。已引进大院名所、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37家。累计引进硕士或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其中院士4名、“国千”“省千”人才29名。高端产业项目36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今天的开发区既是经济区,又是青山湖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科技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建设目标,在生活配套建设也融入了前沿技术的应用和现代生活理念。比如,合理布局电动汽车配电体系,试点推广电动车;运用地源热泵结合冰蓄冷等节能环保技术,实现集中供冷供热;加快落实4G无线网络试点区建设等。
可以相信,这里正在创造并改变着历史,若干年后的这里,今天的梦想一定会成为明天的荣光。
/ 活动主办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浙江省商务厅 / 活动承办 浙江日报社 浙报智库 / 活动支持媒体 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 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 策划 沈凤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