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奇

  10月23日下午2时,磐安县卫生局四楼会议室里坐满了老头老太。这是一堂关于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公益讲座,而授课的中年人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又名“浙江省中山医院”)院长、国家级名中医姚新苗教授。青山阻隔,路途遥遥,这省城医院的大院长怎会来了这山坳里的小县城?

  一上完讲座,姚新苗又坐下来给来听讲座的老人们开起了药方。“我们看病都爱跑省里,今天省里医院的院长都来了,难得的机会哟!”67岁的李光跃老伯乐呵呵地走上前。

  “您以后来磐安县中医院看就行了,磐安县中医院现在已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磐安分院’了,我们医院的12位专家以后就常驻在你们磐安。”姚新苗话音一落,围拢在他身旁的老人发出一阵啧啧的称赞声。

  就在这天上午,浙江省中山医院与磐安县人民政府举行了合作办医签约仪式,从此全面托管磐安县中医院。姚新苗说,省中山医院和磐安县中医院的“联姻”不仅响应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化医改“双下沉、两提升”的战略部署,对两所医院来说也是一场“双赢”。

  “省中山医院是省级中医名院,而磐安素有‘中国药材之乡’的美誉,每年在这里举办的药交会影响很大,我们之间的‘结合点’找得非常好。”姚新苗说,按照省里要求目前已暂不允许省级医院再增加床位数量,但病人的数量早就超出了医院的接纳能力,因此,下沉办医也是省级医院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磐安而言,省中山医院托管磐安县中医院为磐安带来了急需的人才资源和管理经验,会把磐安打造成浙中地区的中医特色诊疗和康复养生基地。

  其实,这已经不是浙江省中山医院首次探索合作办医之路了。2013年6月6日,省中山医院与永嘉县政府正式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并挂牌永嘉县中医院为“浙江名中医馆永嘉分馆”,成为我省名中医高地向基层辐射的首个签约项目。

  除此之外,浙江省中山医院还定期向西湖区十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专家指导门诊、参与会诊,并在笕桥医院、米市巷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远程会诊,不断加强医院间的协作……

  历六十载春秋,发轫于一间小小中医门诊部的省中山医院,始终坚持“求是、求本、诚信、创新”的办医宗旨,如今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作为浙江省首批中医“名院”项目建设单位,它具有明显的中医优势和针灸推拿骨伤康复专科特色。

  求是 医院实力不断增强

  在省级医院当中,省中山医院并非声名显赫。姚新苗院长打了个比方,浙一、浙二等医院是“大庙”,而省中山医院是“小庙”,但他话锋又一转:“小不要紧,灵验就行,我们虽然规模不大,却集中了非常丰富的中医名家资源,可以说我们的内涵品质一点不逊色于‘大庙’。”

  医院分莫干山路和庆春路两个院区,设有临床科室37个,专科专病门诊34个。医院立足“小而精”的发展战略,重视学科建设和专科发展。目前已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针灸科、康复科、推拿科),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5个(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老年病科、预防保健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4个(中医脑病、眩晕病、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设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和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针灸神经生物学)、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全国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临床实践基地、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浙江省针灸推拿国际培训中心等多个医疗、教学、科研机构。拥有博士培养点5个,硕士培养点13个,针灸推拿学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在医学教育上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蓬勃的发展态势,铸就中医名院的金色平台,凤凰来栖,人才济济。目前,全院职工总人数为720人,专业技术人员54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2人。拥有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1人、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5人,省级名中医3人,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5人。

  求本 中医特色代代传承

  浙江省中山医院前身是创建于1961年的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门诊部。当年,由于浙江中医学院缺乏学生临床实践场所,为此,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门诊部应运而生并设址于老浙大求是书院旁。何任、潘澄濂、詹起荪、马莲湘……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中医大家曾在这里传道授业,悬壶济世。他们的仁心仁术至今还为百姓们怀念和传诵。

  2003年,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门诊部与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实行“院系合一”,2008年与浙江省邮电职工医院合并重组,成立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又称浙江省中山医院)。省中山医院始终坚持中医中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中医药人员比例占79.16%,还建有连建伟、方剑乔、陈木扇女科、姚新苗、范炳华等5个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是名符其实的浙江省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整个医院已经基本做到了“科科有中医、人人能享受针灸推拿治疗”的局面,形成了“以中促西、中西相长”的良好态势。如在神经内科、干部科、老年病科等病区都有针灸、推拿医生,普外科、骨科、心血管科等均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师。

  设在院内的浙江名中医馆,是浙江省中山医院的一块金字招牌。该馆成立于1994年,是卫生厅批准的名中医馆,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何任教授任首任馆长,现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浙江省特级专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名中医范永升教授任馆长。馆内汇聚了省内10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名家,在肿瘤、风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乳腺病、儿科病、妇科病、脾胃病、肝病、骨关节疾病、皮肤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上享有盛誉,慕名求诊的患者遍及全国,为该院的中医药学术继承、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诚信 仁心仁术热心公益

  “为病人着想,是医者的仁心,而作为公立医院,则意味着我们需要承担更多的公益责任。”姚新苗院长说,省中山医院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承担着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康复专业本、硕、博士生、留学生教学工作,医院在传授医术的同时也希望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医德。

  在针灸科,专家们会定期开设经络养生课堂,还专为充满好奇心的儿童设计了一些感受传统中医魅力的体验项目;推拿科,多年来坚持农村适宜项目开展,运动医学的保健常识已如蒲公英的种子般撒向四方;康复科,长期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老年病科,不仅为老年人开办慢性病中医防治健康知识讲座,还将亲手制作的中药药枕、压丸、敷贴送予病人,帮他们减轻病痛;治未病中心,每到流感高发季节,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向市民们宣讲流感预防知识的重任,并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为人们用中药调养身体提供指导。

  随着立冬的临近,第10届膏方节将在省中山医院拉开序幕。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安排好本部两院区的膏方节工作之外,省中山医院今年的膏方节服务半径将扩展延伸至磐安、永嘉两地百姓。从擅长体质辨识、精通岐黄之术、度身定制膏滋药方开方专家的选派到通晓道地药材品质与膏滋药制膏工序技艺的行家的指导,每一个细节都将周全考量,以期收到膏方补虚扶正、纠偏却病、纠正亚健康、源头治理降低疾病发生率、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目的。

  在浙江名中医馆内,壁上的一幅书法引得许多人驻足观看。“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这就是流传百年的中医《十问歌》,歌谣中细细的叮咛尽显医者的仁爱之心。将中医药作为发展之本,省中山医院将这传统中医的医德风尚代代传承。

  创新 整合资源服务群众

  方便病人就医,省中山医院开设了一系列特色服务项目,如开通银医通,实现诊间结算、自助结算;开设双休日门诊和夜门诊,实施错时上下班;病人可以在网上、诊间以及自助机上预约专家并挂号,还可以分时段预约就诊、检查;无论走到省中山医院的哪一个角落,中山天使志愿者都会为病人提供耐心细致的帮助。

  2012年,浙江省中山医院还开设了椎间盘“一站式”诊疗中心,这是一种集骨伤、针灸、推拿、康复、影像、麻醉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3个国家重点学科专家组成的多学科联合诊疗、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创新医学模式,专门针对病情较为特殊的椎间盘疾病患者。

  对于上门的普通门诊患者,医生一旦觉得有必要对他(她)进行联合门诊,将在每周二或四根据患者情况召集专家,为病人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期回访,提供“一站式”的长期跟踪服务。

  这就是浙江省中山医院,就像一棵根深叶茂而向上滋长的树,它的根深植于群众,它的叶为病患提供遮蔽,而它的干始终向着天空,以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理想为信念。

  办医之道心系于仁

  施文

  ·资 讯·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4 2013-11-05 浙江日报2013-11-0500016;浙江日报2013-11-0500014;浙江日报2013-11-0500017;浙江日报2013-11-0500018;浙江日报2013-11-0500015 2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