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给艺术电影一个座位

  李光敏

  纵观十月影市,除了飞檐走壁、略显惊悚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热映的都是如《特殊身份》《金刚王》《心战》《逃出生天》等,一味的血腥暴力似乎是在重现香港黑帮电影的黄金时代。2010年获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的电影《团圆》和获得第7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的电影《美姐》却被冷落在一隅。《团圆》在一线城市的排片量不到1%,《美姐》的排片量更少,三线城市的绝大多数观众都与这部电影无缘。

  左边是艺术,右边是市场,应该作何选择?如果只照顾市场,无疑会影响电影的多样性和艺术探索,而让制片人和导演只考虑艺术,让他们拍一部电影就烧一次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美姐》上映时,导演郝杰就曾坦言自己对《美姐》的票房并不乐观。宣传火爆的商业电影定会将这些投资少、没有多少宣传经费的文艺电影踢出热映时段,即使能够排片,大多数影院也只安排在观众稀少的上午场和午夜场。另一方面,又有少数“文艺观众”渴望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小众的文艺电影,但他们想看“真正艺术”的愿望并不容易实现。

  艺术院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中国的城市也需要艺术院线。每一个城市的艺术院线可以不多,但如果没有,在电影放映产业就会留下一个空白。

  在欧洲,每一个国家都有艺术院线,它们不像主流院线那样火爆,但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也都生存了很长时间。以巴黎为例,巴黎市区90多家影院中就有41家艺术影院,它们集中在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以一两百座多厅组合式小影院居多。法国也对艺术院线所放映的影片做了详细规定:拥有无可非议的质量,但未能获得其该有的上座率的影片;属于电影领域探索性或新发现型的影片;反映法国人不了解的国家的影片;具有艺术或历史价值,特别是被列为“银幕经典”的重播影片;旨在革新电影艺术的短片。

  从这些规定中能看出艺术院线的存在,并不会对放映商业大片的主流院线构成影响,反而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当然,在中国设立艺术院线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找到好的片源,由谁来鉴定影片“无可非议的质量”等等,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没有艺术院线的理由。

  不让那些艺术电影“影院一日游”,任重而道远。但如果想一下,孟京辉的系列先锋话剧叫好又叫座,我们似乎也不应该那么悲观。本人看的是《美姐》深夜场,那场电影结束时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但还是有几名“文艺青年”精神抖擞地坐在那里看到大屏幕上出现字幕,没有一个人打哈欠,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给艺术电影一个座位 2013-11-04 3242207 2 2013年11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