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湾底村:旧村改造向美好

  住上城里人的房子,过上城里人的日子,这个农民们盼望的美好梦境,在乐清虹桥镇的湾底村已经很近很近。

  湾底村启动了一个“旧房换新房工程”:依法将村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土地,通过整体拆迁,建设一个全新的社区式湾底村;旧农房置换为新公寓,村民人人有房住。这个举措,一利国家、二利集体、三利村民,三方共赢。

  强调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湾底村的农房改造,践行的正是这个精神。

美丽蓝图

  从甬台温高速公路蒲歧出口,沿虹桥镇虹南方向开车不到3分钟,可见大转盘旁矗立着一块木牌,上书“湾底村”3个大字。边上却不见村落的踪影,只有一大片空地,散落着两三间老屋。

  这里就是湾底村。不过,这是村庄整体拆除后留下的遗迹。

  湾底村两委会已暂迁到东干河边的几间小屋里。有人来访,村支书、复员军人赵崇燕就会指着那块空地,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几年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拥有6幢17~22层的现代化高楼,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小区;清澈见底的东干河,怀抱着小区的西面和北面,沿河是曲径通幽、绿树成荫、亭台鱼池的园林;小区还将配套建设699个地下停车位,还有人车分流的通行系统、老人活动中心、社区管理用房和商业用房等。

  美景令人向往。然而,为了画好这幅美丽蓝图,湾底人已付出了多年的不懈努力。

集思广益

  新一届村委会成立后,村支书赵崇燕和村主任赵崇清,多次召集村两委会成员,商议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议出一个全新的思路:全村整体拆迁改造。

  村民们怎么想?村两委会3次发放调查表征求意见。结果,95%以上的村民都支持。

  经分析测算周边商品房的价格走势和市场状况,村干部们信心更足了:旧村改造设想可行,既能让全体村民住上新房,村民们还不用花一分钱,而且集体资产还能大大得益。

  2009年春节,湾底村召开了村民大会,赵崇清热情洋溢地讲述了旧村改造的种种好处。他代表村两委会承诺:由村两委会担任旧村改造项目的主体,一切盈利归村民所有。博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房屋拆迁的赔偿问题,涉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村两委会特别细致慎重。通过反复研究,在顾及利益均衡的基础上,确定了拆赔方案向贫困人群倾斜的原则。

  为此,村里召开过200多次座谈会。经反复商讨后,村两委会决定,从人口、宅基地面积、户主三方面着手,考虑利益均衡,依法制订了拆赔方案。

  这个方案,能保证每个村民都拥有房子,而贫困人群相对受益更大。哪怕是无房的五保户,也能得到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

心系迁建

  为了搞好旧村改造,赵崇燕放弃了在虹桥镇里的小家电生意,一门心思地为村里的事奔波。

  赵崇清杭州、乐清两头穿梭,还主动为村里提供了旧村改造启动资金。专门聘请瞿纪福担任村农房改造顾问,配备了交通工具,常驻在村里办事。

  花甲之年的瞿纪福尽心尽职,为村里的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等重大事项的顺利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村委副主任赵阿强也像一头老黄牛,只要村里有事,他随叫随到。耽误了许多生意不说,自己的小车,也几乎成了村里的“公车”。

  建新房的巨额资金哪里来?融资!

  村里鲜有集体资产,如何融资?借鸡生蛋!

  这只“鸡”,就是赵崇清。他多次公开表态:只要旧村改造需要,我就是大家的后盾。他已作好准备,以自己的公司资产作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

后进图强

  山海相依、高楼矗立的虹桥镇,综合经济实力位列全省百强乡镇。然而,湾底村却仍像一个羸弱的病儿。

  全村100余户460多人口,只有耕地165亩、林地87亩,人均半亩地。除了部分村民外出办厂经商,多数村民只能靠农耕糊口。一年忙到头,村集体进账不到3万元,村民的人均收入不到7000元(不足全镇人均收入的一半)。还有十多条汉子打着光棍。

  早几年间,走进湾底村,多是高低杂乱的旧房,还有东倒西歪的百年木屋,只有四五间“洋房”,似鹤立鸡群;窄窄弯弯的村道,垃圾遍地……谁能忍受这脏、乱、差的居住环境?

  穷则思变,后进图强。湾底村要变,可怎么变?

  早在2003年,在全省展开“千万工程”时,湾底村就有了旧村改造的想法。可建房需要大量资金,而村民之间贫富悬殊,富的资产上亿,穷的身无分文,建造新房无异是天方夜谭。

  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们将目光投向了村主任赵崇清。

  赵崇清早年辞职下海,经20余载打拼,创立了浙江华虹控股集团公司,涉足多个行业。总部设在杭州,有多家工厂、子公司分布在省内外。

  村民们把希望寄托在赵崇清身上,不仅因为他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更因为他有威信、有能力,有房产开发的经验,办事公正。

  赵崇清是2008年换届时,被村民们选为村委会主任的。那天,当赵崇清发现居然获得了近九成的选票时,紧张得连连摆手。公司的事,已够这董事长忙的了。

  “致富不能忘本,一定要为村里做事!”老母亲的教诲,村民们的期望,就像一股暖流,冲击着赵崇清的心灵:为了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

曙光初现

  通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湾底村终于完成了赔偿政策制订、建设规划编制、旧房评估赔偿、土地征用、赔偿协议签订等大量繁琐的工作。

  2011年正月初五,春节假期未完,湾底村的全体户主就赶到虹桥镇里开会,商定了全面拆迁的开工时间。定下由村里每年提供70万元,让村民们在外投亲靠友、租房过渡的惠民措施。

  在新春的爆竹声中,湾底村的大人小孩、大车小车、大包小包,喜气洋洋地搬离了祖辈生活的村庄。

  2011年3月9日一早,湾底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乐清市、虹桥镇的许多领导到场祝贺。机声隆隆,开始推倒旧房……农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湾底村的整体改造,突破了局部改造的常规,新意迭出。前往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连平阳、湖州等地也一批批赶来。

锦绣前景

  农民住进高楼大厦,农村变成社区,湾底村的改变仅限于此吗?

  不,村两委会的一班人目光放得很远——

  新的湾底村社区,将同步移植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果。小区里将诞生幼儿园、社区卫生院、活动中心等“新事物”。小区的物业管理、商铺和商场,将为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村里还将组织进行文化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让村民真正融入城市文明。

  农业现代化是发展方向。村里制订了长远规划,准备划出部分土地,用来种植花卉等观赏性作物,既能满足城乡美化环境的需求,也能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考虑到继续务农种田村民的需要,新大楼的底层专门设计有一隔层,可分给农民放置农具、杂物等。

  湾底村的农房改造,将为农村城市化提供一个新的版本。赵崇清表示,我们一定团结全体村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把新湾底村建设成美丽的“小都市”。

  ·资 讯·

利国利民

  “湾底村的旧村改造,是对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都有利的大好事啊。”提起这件事,一向沉稳儒雅的赵崇清就难抑一脸兴奋。

  湾底村这块近70亩的规划用地,通过整体拆建,能住下500多户人家。寸土寸金的国土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土地出让金和税金也充实了国库。

  “对村里的好处就更多了。”赵崇燕扳起指头:旧房变成新房,集体和村民的财富均能得到数倍的增长。新村规划节省了宅基地20亩,如用来进行流转或抵押,集体资产又将添砖加瓦。

  还有,新楼的底层都设计成商业用房,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可以出租开商场。不但能让一批农民就业,收取的租金还能解决小区的物管费用,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等。

  说起旧村改造带给自己的实惠,村民赵百勇笑得合不拢嘴。他一家7人住两间两层旧房,怎么也摆不平。尽管一直想建房,这些年也在拼命赚钱,可怎么也跟不上高涨的物价。按照拆赔协议,这回不用掏钱就能分到320平方米的房子。没了建房压力,他掏钱买了辆越野车,时不时开着车回村里看看。

  赵百勇办了家小厂,加工电子产品。他说:“原先的旧房不值钱,抵押给银行也不要。以后好了,新房拿去抵押贷款,流动资金充裕了,扩大业务再也不愁。”

  60岁的村民贾祥春脸上的皱纹也漾平了。做点小生意的他只能混个肚饱,建新房是不敢想的。按照拆赔方案,他一家3口能置换到约160平方米的新房。旧房拆了,他一家租住在镇里,每年能从村里拿到4200元的补贴。

  农房换成公寓,最拨动农民心弦的是,新房可以拿到国家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农民房华丽转身变成了商品房,身价倍增。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2013-11-01 浙江日报2013-11-0100013;浙江日报2013-11-0100015;浙江日报2013-11-0100020;浙江日报2013-11-0100021;浙江日报2013-11-0100030;浙江日报2013-11-0100019;浙江日报2013-11-0100017;浙江日报2013-11-0100029;浙江日报2013-11-0100028;浙江日报2013-11-0100027;浙江日报2013-11-0100014;浙江日报2013-11-0100012;浙江日报2013-11-0100011;浙江日报2013-11-0100033;浙江日报2013-11-0100034;浙江日报2013-11-0100018;浙江日报2013-11-0100016;浙江日报2013-11-0100026;浙江日报2013-11-0100025;浙江日报2013-11-0100032;浙江日报2013-11-0100031;浙江日报2013-11-0100024;浙江日报2013-11-0100023;浙江日报2013-11-0100022 2 2013年1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