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低端奶断档 高端奶涨价

谁动了我的牛奶?

  本报记者 白丽媛

  记者近日走访杭城世纪联华、乐购、欧尚、华润万家等多家大型超市及乳制品销售公司后发现,近两个月来,杭州市场上的国产常温液态奶货源一直处于供货紧张的情况。

  “真是奇怪了,如今想买一瓶鲜牛奶喝也会变得这么难。”在杭州一家公司上班的小刘,平时每天中午都会到单位楼下的小超市买一瓶常喝的玻璃瓶装鲜牛奶,可让他感到纳闷的是:超市已经连续近一周缺货了。

  中低端液态奶“涨价缺货”的现象早在9月初就已初见端倪,但直到本月末,情况似乎并没有明显好转。几家超市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虽然目前超市方面还暂未接到乳企对低温奶进行调价的通知,但预计下月初,多款知名品牌牛奶价格还将再一次出现集体上涨。

  普通鲜奶难觅踪影

  “从8月底开始,超市的液态奶产品供货就很紧张了,我们超市里,原来最多的时候有蒙牛、伊利、光明和杭州本土的新希望、美丽健等几大品牌30多个品相的牛奶产品,但现在只剩下5个品相的牛奶了。”在杭州乐购超市河滨店,记者看到以往热闹的奶制品销售区,现在只有剩下新希望双峰香蕉牛奶、新希望纯牛奶、蒙牛特仑苏醇纤牛奶、蒙牛朱古力奶等、光明莫斯利安等5款产品。食品区的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超市里的所有牛奶都处于“缺货”状态。目前销售区的这些产品,也是要通过各种渠道从奶企那里“抢”到的。“就这么点产品,要不了两天就卖完了,这么严重的牛奶货缺问题,我们超市这几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该负责人说。

  “目前市场上各大品牌的高端奶供应基本还是有保证的,除了光明高端的莫斯利安、伊利金典和蒙牛特仑苏外,利乐枕包装的常温奶几乎都有断货现象,个别产品已经持续断货一个多月了,具体什么时候能到货目前都是未知数。”世纪联华、欧尚、华润万家等多家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超市里常温奶到货量不足平时的七成,而常温塑料袋装的牛奶更是从几月前就基本上看不到了。

  与一些大型超市相比,社区超市、便利店的缺货现象更为严重。记者看到,新华路上某家便利店里,现在冷柜里放置的也多为高端牛奶和酸奶饮品。工作人员说,蒙年和伊利的利乐枕包装鲜牛奶,已经断货很长时间了。“过去一缺货,供应商就会快速把货补齐,这次是生产厂家都缺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奶荒”的同时,奶价也在持续上涨。10月15日,记者在朝晖路上的某家大型超市了解到,该超市里的伊利金典有机奶最近从68元一箱涨到73元一箱,涨幅为8.4%;蒙牛特仑苏纯牛奶从59元一箱上涨到62元一箱,涨幅为5.1%;伊利CPP舒化奶从49.8元一箱上涨到了55.2元一箱,涨幅为9.9%。除了一些品牌的常温奶悄悄涨价外,与牛奶有关的饮料价格也有所上涨,450毫升蒙牛真果粒椰果牛奶饮,从3元一盒上涨到3.5元一盒,涨幅为16.7%。

  据华润万家负责人介绍,继蒙牛、伊利两家企业在国庆节前提价之后,超市方面最近又接到了光明的提价通知,目前正在制定新的价格。预计下月初,还将迎来液态奶的再次调价。

  原奶紧缺影响生产

  低端奶缺货、高端奶涨价的背后,是巨大的鲜奶供给缺口。“全国生鲜乳价格自5月末开始已经连续19周上涨,累计涨幅8.7%,今年的奶荒是历年之最。”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今年9月,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月平均价格3.70元/公斤,较上月上涨2.5%,同比上涨12.8%。业内人士告诉表示,原奶产量减少,导致全国多数城市奶制品一度断货。

  在此背景之下,从今年8月份开始,国内乳企纷纷上调终端产品价格以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来自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蒙牛、伊利的常温奶已有5%至15%的调价。调价的产品均为金典、特仑苏、真果粒等中高端产品。从9月起,我省市场上的常温液态牛奶出现供应紧缺,个别超市甚至根本进不到货。

  “我公司今年收奶成本总体上涨12%左右,个别地区涨幅高达18%。为保持企业正常运行,公司除通过自身降低成本外,也对一部分纯奶和功能奶产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平均调整幅度约为4.9%。”蒙牛浙江区域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表示,部分地区存在产品缺货情况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各个企业都在争抢奶源,目前,蒙牛在部分地区也已经存在低温巴氏奶、高端常温奶等产品缺货情况,蒙牛正尽快组织货源,保证市场供应。

  与此同时,记者采访中还发现,由于奶源紧张,部分品牌牛奶悄然对配方进行了调整,部分以生鲜牛乳发酵的酸奶产品已经被改为用全脂乳粉还原成复原乳作为原料。

  “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后,新西兰奶源进口受限,进口奶粉价格居高不下。10月份新西兰全脂奶粉报价已达每吨43500元,折合成鲜奶价格每公斤高达5.5元,乳品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奶粉量有所减少,转而争夺国内奶源填补缺口。再加上乳制品市场消费量刚性增加,生鲜奶价格也被拉高。”在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戴旭明看来,短期内,用复原乳做的液态奶比重会继续加大。

  对于我省而言,今年罕见的高温天也对原奶减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高温导致奶牛发病增加,中暑死亡比去年同期高3至5倍,部分设施不全的奶牛场死亡率则更高。”戴旭明告诉记者,据金华市8个新鲜收购站收奶量的统计显示,去年8月下旬每天平均收购量达到82吨,今年同期只有58吨,收购量同比下降30%。

  奶企移师高端市场

  来势汹汹的“奶荒”让奶企日子也不好过。

  夏天本就是奶牛产奶的低产期,可像今年这样大幅度的减产也是众多奶制品企业从未遇到的情况。面对奶源减少的现状,一些大型奶企为了控制损失,只能对产品结构作出调整,减产或停产低价的袋装奶,以保证高端产品的供应。

  “低端奶利润仅为2%至3%,而高端奶产品可以达到20%至30%,作为企业而言,不能不考虑效益,但这也是一种无奈选择,毕竟会流失不少市场。”一家知名乳企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一车货,全运送塑料袋装鲜奶大约只要2万元,而运送高端牛奶就要3到4万元。再加上袋装鲜奶要求全程冷链,运送成本更高。

  杭州本土著名奶制品企业美丽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仕军告诉记者,公司在德清有自己的奶源基地,饲养了1700多头奶牛,奶源没有问题,但由于目前的鲜奶收购量只能达到去年同期的五成左右,受奶源限制,公司从今年6月起就停产了所有常温袋装奶产品的生产,并逐渐撤出了超市柜台,转而把生产重点放在低温奶市场,保证固定订户的牛奶供应不受影响。

  “作为企业来说,我们首先得保证我们订户牛奶的供应,一条常温塑料袋奶的生产线,我们已经停掉了。”另一家杭州本土奶企,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公司总经理王铁军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富阳和萧山的两个牧场每天牛奶的供应量在70到80吨左右,其中10%的奶源用来做常温袋装奶,90%的奶源做低温奶,但由于今年奶源紧张,原奶价格同比增长了40%以上,公司从9月起就停掉了一条生产常温塑料袋装牛奶的生产线,转而把这部分奶源全部让位给低温奶,保证低温奶的供应。到今年年底,塑料袋包装的牛奶产品将全部退出市场。

  “现在原奶价格同比上涨超过40%,我只能靠千方百计节约成本来消化。”王铁军说,尽管今年成本上涨过快让企业举步维艰,但是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市场份额考虑,公司目前只对部分产品进行了5%左右的调价。“尽量争取不断货,保障市场供应。”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谁动了我的牛奶? 2013-10-30 3234183 2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