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小小铺路石
——记丽水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分局养护工聂如伟
本报记者 何苏鸣 区委报道组 余俞乐
如果要给自己的生活上色,聂如伟的调色板上,大部分是黑和灰——黑的,是柏油;灰的,是尘土。
聂如伟是丽水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分局的一名养护工,17年来,他一直在和公路打交道。在丽水市拌和楼基地遇见他时,他正从拌和机器上下来,橘色工作服上满是一道道新鲜的黑色。脱下同样由白而黑的纱线手套,他伸出右手,继而又缩回去搓了搓,“这手怎么洗,看上去都还是脏兮兮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双手上,满是17年养护工作留下的印记,“路不会说话,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我们每位养护工,都是一块小小的铺路石,我们要努力把路铺好。”
一根扁担、一把扫帚、一把铁锹、一辆斗车。聂如伟至今记得自己第一天上岗的情景:天刚蒙蒙亮,走上砂石铺就的路面,一有大型车辆开过,带起的尘土就把周围的天空染成灰黄色,“那个时候,砂石路还很多,即使铺了沥青,原料也不太好,路面破坏、毁损和出洞的情况特别严重,需要我们及时修补。”
整整一天,聂如伟都跟在队员身后,修补的工作还很生疏,多数时候,他都负责清扫路面。到天黑老师傅告诉他可以下班的时候,聂如伟已经累得两腿发软,就想一屁股坐在地上。
不过,当年23岁的聂如伟没有想过当逃兵,“既然入了这一行,就不能做得比别人差。”夏天,顶着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他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脚踩着发烫的路面,在沸腾的油锅边炒油、翻料,汗流浃背;冬天,谁都不愿意出门的大风天,他照样得扛着铁锹和锄头行走在路上,嘴巴开裂了,抹点开水在上面,手冻僵了,在衣服里捂一下继续干活。有时候,路面底部基层出现断裂,必须用风钻打到底部修补,巨大的转速能瞬间让双手布满水泡。可聂如伟从来没有怨言,分配给他的任务向来保质保量完成,遇上抢险出勤,他又常常冲在最前面。渐渐地,这个半路出家的小伙子,在局里有了点名气。
2002年,聂如伟被调入丽水市拌和楼基地,开始从事沥青混凝土拌和工作。原本就喜欢对着机械设备拆修研究的聂如伟,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了埋头钻研专业书籍上。可这个新岗位,在最初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2003年初,基地从意大利引进一台沥青混凝土拌和机械设备,这台价值1000多万元的大家伙,显然不好“伺候”。“意大利的技术员教了简单使用与故障维修程序后就回国了,给我们留下一本全英文的机械说明书。”初中学历的聂如伟被赶鸭子上架,查字典,搜网络,问专家,硬是一字一句理清了说明书上的每一句话,记下全部操作流程和各类专业机械术语,“机器如果运转不好,会影响拌和生产,接下来影响的就是工程施工,我们不能出错。”那两个月,聂如伟操心得白了头。
待到工作渐入正轨,聂如伟才发现,在机械队的日子,依旧不比一线养护轻松:每天早上5时,拌和设备开始用料生产,他必须全程操控,收工后,他还要进行检修、维护。遇上大故障时,连夜抢修到两三时是常有的事,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回家洗个澡,继续回到队上,“不敢上床,担心一闭眼,自己睡过头。”
工作强度大是挑战,危险系数高,更是聂如伟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有一次,拌和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拌缸门失灵打不开。正当聂如伟准备把气缸拆下来维修时,原本闭合着的气缸突然打开,来不及收回的左手被打到,无名指与中指的指甲瞬间被打飞。那一回,他的两个手指头被缝了15针,医生告诉他,如果手再收得慢一点,手指头就报废了。
即便如此,聂如伟依旧没有忘记创新,有限的闲暇时间,他几乎都花在了琢磨技术上,有时候半夜躺在床上想到了新点子,也会立马起来记在笔记本里,“无师自通说的是天才,我不是天才,就要多花时间摸索,笨鸟能先飞,靠的是勤奋。”这几年,他改造的沥青拌和楼粉尘回收处理系统,不仅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还实现了粉尘的变废为宝,为单位节省除尘成本90万元;他改良的手提式割草机,既适应了公路绿化修建的需求,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原先需要10多个人干的活,现在两三个人就能完成;他参与研发的“双孔式LED智能化隧道照明节能控制技术”,将隧道照明的节能效率提高到40%以上,一个月的电费从1.5万元下降到4000元……
掰着手指历数自己这几年做的工作,不善言辞的聂如伟却眉飞色舞,可切换“频道”说到家人,这个中年汉子的眉宇间突然闪过一丝愧疚,从钱包里翻出一张纸条,那是几年前,儿子留给他的,歪歪扭扭的笔迹写着,“爸爸,我好久没见着你了。”
“说实在话,这些年亏欠家里的真的很多。”聂如伟知道,自己是从来不参加家长会的“坏爸爸”,也是把家里一切琐事都丢给妻子的“坏老公”,“如果没有他们对我的包容,我肯定也不能这么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在工地上,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聂如伟的工作服,是按照当天工作的“脏度”洗的。一般脏的,带回家用洗衣机洗;而粘了很多机油的,他都会自己在基地洗。“衣服太脏,她洗不动,我自己刷刷就好了。”
说话间,他已经端着脸盆往洗脸池去了。越走越远的当口,他不忘回答记者的最后一个提问,如果把时钟拨回1996年,他说他还是会选择这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