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三不换”难题待破解

  夏丹

  采访中,记者听到有关“机器换人”的三种想法,不想换、不会换、不能换。

  一说“不想换”。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负责人有这么一笔账:一条生产线上需人工10个,一年工资5万,加起来就是50万。如果引进一台价值500万的新设备,首先是折旧费问题,目前一台工业设备普遍寿命在10年,摊到每年的折旧费就是50万。再说银行利息,10%的利息很正常,这样下来一年利息就是50万,加上需工2人,费用加起来有110万。那么,还不如用人工。

  且不论这样算账是否站得住脚,但这样的想法确实普遍存在于企业中。还有部分企业甚至这样打算,招募大批工人,等不想干了或转行不做了,解散之便可。如果买了设备,将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当然,有上述想法的企业,以小企业居多。企业规模小,船小好调头,灵活机动,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缺乏长远打算,沉不下心来做好一件事。所以,他们推进“机器换人”的内动力并不强。

  二说“不会换”。“机器换人”不是花钱买回那么简单,在购买的过程中就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面对这一新的课题,有的企业想换,根本摸不清门路。比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引进谁、怎么引进,尤其在时间战线十分漫长的引进过程中,如何跟国外设备厂商合作,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三说“不能换”。省经信委的一项调查中,有38.6%的企业表示,开展“机器换人”面临着买不到本企业所需设备的困境。原因有二。一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尚不发达。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之美国等国一直对我国实行禁运,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制约了我省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二是“机器换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企业开展“机器换人”,除了对“工业机器人”的巨大需求外,还有对第三方设备服务的巨大需求。由于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工艺设备千差万别,很少有企业能提供差异化的设备服务。

  不想换,重在解除思想包袱;不会换,需成立专业的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的、一对一的服务;不能换,则更为复杂,不是一时之间、一家企业、一个地方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更高层面的改变。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三不换”难题待破解 2013-10-29 浙江日报2013-10-2900018 2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