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今天是世界卒中日

早期筛查预防中风

  本报杭州10月28日讯

  记者 陈宁 通讯员 方序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卒中日”。目前,我国的脑卒中患病情况如何?人们对这一疾病还存在哪些误区?如何防控脑卒中?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

  脑卒中,又名中风,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并且以9%的速率上升。脑卒中的首次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生存者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

  “在中国,脑卒中年轻化已经成为一个特征。”楼敏说,脑卒中门诊中,30到40岁的患者占有相当比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是脑卒中病发的高危因素。脑卒中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中风过一次的患者,二次中风率是常人的9倍。”楼敏说,早发现早预防是防控应对脑卒中最好的办法。

  2011年4月开始,“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控工程”启动,连续在全国16个省市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浙医二院是筛查干预项目的基地医院及浙江省项目技术指导医院。

  楼敏展示了一张名为“中风”危险评分卡的表格,这里囊括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等8个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这张简单的表格就是一级预防——社区筛查的凭证。“表格中8条因素有3条符合的人群,就有必要做初筛。”楼敏说,从社区开始,就是为了尽早锁定高危人群。以去年为例,浙医二院在小营社区完成筛查14287例,其中高危患者共3259例,高危率22.8%。这些高危人群,会被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医院通过介入干预,试图控制高危人群的血压和血脂,真正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有中风症状的,血管狭窄率只要达到50%,就需要手术。”楼敏认为,一切的治疗抢在中风真正发生之前非常有必要。因为,中风一旦发生,它的“黄金抢救”时间非常有限,往往只在3小时之内,如果错过这一时限,患者的生命和身体都会遭受极大威胁。

  除了正在施行的一级、二级预防外,浙医二院已经开设了脑卒中筛查门诊。每位出院的患者都会拿到一本《脑卒中防治与健康手册》,医院的随访也在同时加强,高危人群和病人的健康状况也将被步步跟踪。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早期筛查预防中风 2013-10-29 3237422 2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