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大学生便民店亮相婺城

社区超市来了新掌柜

  本报金华10月28日电

  记者 徐贤飞

  今天早晨7时,金华市区20位大学生一同打开自家的超市大门,开业迎客。在政府、企业联手帮扶下,他们成为金华市区首批社区超市的掌柜,填充着“最后一公里”。

  上午8时半,在王坦社区“闪超便民店”里,我们看到180平方米的超市货物齐全,生鲜区里仅蔬菜就有31个品种。大学生掌柜钱土根与父母忙得手忙脚乱,办卡、称重、收银……队伍排得长长的。“太旺了,今天上午营业额肯定能破万元。”钱土根高兴地说。

  今年8月,为帮助大学生创业,并破解“最后一公里”菜价问题,金华供销农超连锁有限公司层层选拔,与20位大学生展开合作,承诺头3年年收入达到10万元。经过两个多月的统一培训、专业选址,今天20家便民店正式开张。

  “这个超市开得好,我们王坦社区有2000多人,周边二三里范围都没大超市。这回家门口有了,价格还便宜,我们当然开心了。”刚买了冬瓜、上海青和一包洗碗布的王坦社区居民李阿姨说,冬瓜一斤0.39元、上海青1.9元,都比边上的农贸市场便宜。

  金华供销农超连锁有限公司是金华供销社下属的一家大型连锁机构。两年前,公司就致力于“农超对接”,引菜农到超市直销,减少中间环节,让菜价下降20%。如今,已在金华市区开出五家大中型超市和两家便民店。

  尽管如此,由于菜市场布局不合理等原因,金华“最后一公里”现象依然明显。“我需要更多的触角直接深入社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低价菜。”金华农超负责人徐军山说。

  但超市逐一布点社区,人才是难题。眼看着大学生就业有困难,徐军山想出了一个金点子:帮扶1000名大学生开设1000家便利店,由农超统一培训、统一配货、统一品牌。双方合作,实现共赢。

  徐军山介绍,大学生创业有三大难,缺经验、缺资金、缺保障。金华供销农超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等部门联手,针对这三点入手,破解创业难。缺经验,供销农超和政府帮助培训;缺资金,供销农超帮助寻找政府和银行支持;缺保障,供销农超承诺前3年保底收入10万元。

  大胆的承诺,在金华炸开了锅。首期20家店,就吸引了300多位大学生报名。经层层筛选,根据报名者的创业意愿、家庭条件、信贷情况等,筛选出了20名便民店“掌柜”。

  刷条码、收银,庄璐瑶忙得喜滋滋的。去年,她从牡丹江大学毕业后,一直尝试创业,还开过淘宝店。但心里总是惴惴不安,“怕失败,怕亏本”。因此,供销农超一推出无忧创业,她就第一个报名。“货源有人供应,创业有人指导,收入有了保障,我有理由相信自己肯定会成功。”

  承诺大学生年收入10万元,不足农超补足。那么农超会亏吗?徐军山给我们出示了一张投资与经营分析表,以营业面积120平方米的店铺为例,除去各项开支,最后的利润是11.8万元。“每个超市的选址,我们都经过科学的测算,每天经过的人流量我们都测算过,应该不会亏。”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社区超市来了新掌柜 2013-10-29 浙江日报2013-10-2900006 2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