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闻时评

中国周边外交新境界

  刘卫东

  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和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在10月22日同日抵京,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三位中国陆上邻国的领导人如此密集地同时访华,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实属罕见。

  这样的行程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解释说:“这只是日程调整的结果。”言下之意,就是原本并非三人同时来访,但有人出于某种原因调整日程之后,三人就碰巧同一天出现在北京。这一解释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民众有一些“并非巧合”的联想,同样也无可厚非,因为这看似自然而然,无论外国政要是同时、断续还是密集来访,其背后都有国际格局的支撑,反映出世人对当前世界政经走向的认识与期待。

  有人非常直白地说出,三国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试图赶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这一说法背后有两层含义:第一,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带动作用原本主要表现在对发达国家和资源拥有国的吸引方面,现在这一诱惑让中国周边国家也沉不住气了,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别人从中国捞金而作为近邻的自己却只有眼馋的份,所以要主动出击争取后来居上;第二,三国和中国一时难以在政治安全领域开展有成效的合作,不如选择可以获得双赢的经贸领域尽快合作起来,以经贸合作来促进安全合作。

  这种分析不无道理,但是无法解释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增长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利他作用不是出现一天两天了,西方国家早已闻风而动;而时下由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转型导致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已经逐步表现出来,这些周边近邻早不跟上世界潮流,为何现在才想起来紧急搭车?

  实际上,周边国家密切与中国的联系,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真正体现出的最突出的价值:

  首先,中国的国际影响已渐近高峰。中国的综合国力逐年提升、中美差距也不断减小已为世界共识。虽然当前其经济出现着陆迹象,但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速仍属世界最快行列且减速意味着会更健康;另一方面,相对于中国较为稳定的经贸增速和政治秩序,连政府都会关门数日导致总统无钱参会的美国的表现就太差强人意了,不是因为中国做得特别出色,而是由于美国的行为特别令人失望,导致那些希望加快自我发展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很难找到一个替代的国际合作对象。尤其是鉴于中国已在发挥半崛起而非未崛起国家的显著作用,选择中国似乎是大势所趋。

  其次,中国的外交战略重点出现近邻乐于看到的新内涵。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及发展要惠及周边的概念,这体现出中国希望今后强化与周边关系的意图,等于是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以往中国外交极端重视大国关系,造成与周边国家合作仍有很大潜力和空间的事实,而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反倒容易迅速取得突破,那些已经错过第一班车的周边国家,当然希望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积极赶上第二班车,争取也能分享到中国的发展成果。

  再次,从政治角度考虑,现在加强对华联系事半功倍。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在一定意义上被视为对中国的围堵,中日关系持续紧张,在南海地区中国也面临挑战。而俄罗斯、印度与蒙古这三国与中国的关系相对稳定,也基本没有插足中国正面临的这些争端,利用当前机会强化对华关系,相对容易取得进展,也可能获取比平时更值得期待的实利。

  基于这些原因,三国纷纷选择通过国事访问来加深对华关系,这显然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只要中国能够进一步处理好国内问题并坚持与邻为善的外交原则,破解大国压力争取发展空间就没有那么困难。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专家)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7 中国周边外交新境界 2013-10-28 浙江日报2013-10-2800010 2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