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温岭“母亲河”纳管截污

前溪浣纱女 今日又重来

  本报讯 (记者 梁国瑞 市委报道组 周旻澍) 10月23日上午9时多,温岭市区太平街道前溪路,金菊花左手抱了一脸盆衣服,右手拎着一根木棒槌,缓步下到前溪的溪滩上,融入“前溪浣纱女”的队伍。

  横穿老城区的前溪,可算是温岭的一条母亲河,沿岸是密集的居民区。旱季时,溪水并不大,溪滩里有很多大小水坑,几十年来已经成了沿溪群众浣洗衣服的首选之地。

  “现在的水清多了,还专门建了洗衣池。以前两边的污水都直排到溪里,经常发臭。”看着眼前刚刚改造完工的前溪,金菊花说,没改造之前,她要走好长一段路,到上游溪水干净处洗衣。

  一边说着,金菊花已经挥起了棒槌,一下下捶打着衣服。她身后,石砌的溪岸上,密布着一根根白色的管道,从岸边的一长溜居民楼下,接入溪滩两岸新砌的水泥平台。

  “这些都是污水管道。”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副局长林宪介绍说,之前前溪附近的老街区并没有进行纳管截污,依溪而建的民房,大量生活污水甚至化粪池水都直接排入前溪,溪水水质一年比一年差。

  今年1月份开始,温岭投资1528万元,对前溪进行综合整治及污水管网改造,共改建污水管网3.5公里。几天前,前溪整治全部完工。

  林宪领着记者沿溪而行。记者看到,疏浚后的溪道平坦整洁,两边靠近溪岸处,新砌了数米宽的水泥平台,“排污主管道就埋在这个平台下面,浇上水泥可以增加水管的稳定性。”林宪说,当初改造时,还特意测算过溪流的过水量,防止浇砌水泥影响泄洪排水。

  大元桥西侧,50多岁的林金娥牵着小孙子的手,在前溪新铺设的鹅卵石道上散步,“以前溪水又脏又臭,都不愿意在边上多停留,改造后好多了,可以经常来散步。”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前溪,不仅增加了市民亲水休闲的游步道,还在对沿岸新架的白色排污管进行装饰,“白管露外面太难看,我们准备结合环境,刷上颜色进行‘伪装’。”循着林宪手指的方向看去,大元桥边的几根管子,已经刷上了迷彩色,和岸边的植被融为一体。

  这里只是老城区众多“截污盲区”中的一处。今年上半年,温岭耗时三个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纳污现状调查时发现,老城区8.4平方公里内,完全没有纳污的达到1.55平方公里;沿河沿溪的281个排污口中,未纳污的有93个(含暗渠17条)。按照排水户统计,纳污率仅为50%。此外,城区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53公里污水管网,漏水284处、破裂422处、错位302处、脱节127处。

  “以前老城区排污,完全是粗放状态,污水乱接乱排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水质和生态。”林宪说。随后,温岭开始对这些“截污盲区”进行改造。目前,不仅是前溪,主城区肖泉溪、岙底杨、屏下、后应、岩下、渭渚等11个区块的污水管网改造都已基本完成。

  不仅如此,从8月5日开始,温岭还开始实施污水源头管理机制。“把是否规范纳污,作为各行各业排水户办理工商、卫生等许可的必要条件。”林宪说。根据主城区治污三年计划,到2016年,主城区市政管网污水收集率将从目前的50%提升到90%,整治范围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前溪浣纱女 今日又重来 2013-10-28 3232820 2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