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观天下

在美国窥视欲前,墨西哥、巴西中招了,这次是铁杆盟友法国德国——

监听门下,谁能幸免?

  美国“监听门”再掀风暴,墨西哥、巴西余波未尽,风暴中心在欧洲掀起。最新的标志性事件是默克尔的私人手机被曝可能遭监听。德法意等国群起批美,而24日晚召开的欧盟秋季峰会,更是成为一场对美国的声讨大会。

  从欧洲到拉美,从传统盟友到合作伙伴,从国家元首通话到日常会议记录……美国大规模的海外监听监控计划,使国际社会对美国政府公信力的质疑不断加深。

欧盟峰会群起讨美

  最近,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抨击美国大规模监听活动的行列,加入这一行列的重要国家是德国。

  德国政府发言人赛伯特23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德国政府已得到情报,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可能被美国情报机关监听。德方已向美方紧急质询,并请美方立即全面地给予澄清。声明说,默克尔当天已就此事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了电话。默克尔表示,她坚决反对这种窃听行为,这种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她同时希望,美方就针对德国的监听情况作出解释。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24日更罕见地传召美国驻德大使,阐明德方立场。

  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称奥巴马在通话中向默克尔保证,“美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窃听总理的通讯”,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奥巴马没有提及过去美国情报机构是否窃听过默克尔的手机。

  这已不是奥巴马上周尴尬接听的首个电话。法国政府稍早前也对美国监控活动予以强烈谴责,总统奥朗德也就此特别致电奥巴马表达不满,奥朗德23日要求法美两国合作调查美监听法国公民私人电话通话事件,奥巴马同意了该建议。

  另外,意大利总理莱塔23日在会晤正在欧洲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时,也向他当面要求解释美国监控意大利公民的问题。墨西哥等国也在就监控问题要求美方说明。

  在24日晚在开幕的欧盟秋季峰会上,“窃听门”事件更成为欧盟28国首脑及欧盟领导人讨论的焦点话题。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25日凌晨披露,欧盟28国在经过讨论之后,支持法德两国就“窃听门”事件与美国展开对话,并寻求在年底前达成欧美双边涉密信息服务的协议。

  “受伤最深”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首日峰会结束后指出,她本人并不期望得到美国方面的道歉。她补充道:“我们需要重建共信基础,只有言语上的表示还不够,必须做出改变。”

欧美互信遭受重创

  今年夏天,斯诺登曝光的美国监听欧盟总部及多个欧盟国家驻美使馆的丑闻,已经让欧盟跨大西洋联盟蒙上阴影。而当时很多美国学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在欧美展开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大背景下,“棱镜门”不会真正损伤美欧关系。

  与之对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反应也是不以为然。虽然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6月底就要求美国就窃听事件做出全面澄清,但奥巴马随即发起“反攻”,称窃听是每个情报机构常用的方式,欧洲国家对美国也有监视和窃听行为,他甚至略带调侃称,“欧洲人对我的谈话也感兴趣”。

  欧洲媒体曾在“斯诺登事件”发生后一度失声,然而,当欧洲公民得知自己也是美国的监控对象时,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弯。这也是此次涉及法德领导人的监听曝光后,欧洲反应空前强硬的一个原因,而美国的“心虚”似乎也是前所未有的。除了奥巴马紧急向奥朗德和默克尔灭火外,白宫官员也轮番上马。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凯瑟琳·海登表示,美国将会重新审视情报收集的手段,在保护隐私方面“更好地”为公民和盟友服务。而克里自21日展开的对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访问,则完全被监听丑闻阴影所笼罩。克里开始访问当天就被要求对法国《世界报》的报道作出回应。

  作为对窃听事件的回应之一,欧洲议会已决定暂停与美国共享SWIFT协议,该协议用于银行间数据交换。据斯诺登爆料,该数据协议也被监听,这被认为是美国情报部门监听经济数据的最直接证据。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更主张,中止欧盟与美国的自由贸易谈判以回应美方监视。“现在是时候让欧盟以一个声音告诉美国,窃听已经触及了底线”。

  欧洲比美国更看重个人隐私,美国此举的曝光将进一步打击欧美传统盟友之间的“信任”。此前,欧美已经就债务危机和银行业等问题出现诸多分歧。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名顾问24日承认,监听之事对美国与盟国的关系构成了“重大”挑战。有德国高官表示,“我料到我的手机多年来被监控,但我没料到会是美国人。”当被问及可能对德美关系和欧美关系造成的影响,该官员回答:“我们没那么容易平复,法国好像也是一样。”

  有德国媒体指出,手机是默克尔的“政治调度枢纽”,她使用手机短信进行政治沟通的情景家喻户晓。对手机的监听是对她“政治心脏”的攻击。如果美国情报部门确实监听了默克尔的手机,那么这将成为新的监听丑闻。

  有分析认为,虽然美国有意淡化此次监听事件的政治意义和破坏性后果,欧洲方面也不希望将欧美关系闹得太僵;但欧美关系进一步受损、信任进一步削弱,是毫无疑问的。欧洲可能会寻求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更加“独立”,而不是完全跟美国站在同一个战壕。

民众集会抗议监视

  正如默克尔所言,美国在“9·11”事件后提高警惕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为此可以采取不合理的措施,并不是所有技术上可以办到的事情都可以做。在选择一种方式时,应该考虑其所带来的危害,特别是涉及民众基本权利的部分。

  除了欧洲,美国监听计划在全球产生的危机效应也在逐步显现。美国《纽约时报》9月28日曾刊登一篇巴西专栏作家凡妮莎·芭芭拉的文章《巴西人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疯牛报复计划”》。文章用调侃的语气称,一群巴西黑客为了抗议美国的监控活动,不小心攻击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这绝对是我们的“疯牛报复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引发全球抗议的同时,美国情报机构此前公开承认检索和拦截了大量美国人来自和发向国外的电子邮件和短信内容,引发了政府此举是否侵犯美国人隐私权的讨论。

  据悉,2011年,美国的一名联邦法官就曾尖锐地批评国家安全局在追捕恐怖分子和其他合法的外国目标时,每年收集和存储数万美国人的电子邮件,认定国家安全局违宪已有数年,并指出国家安全局官员惯于在提交监视法庭的文件中进行“事实曲解”。

  26日是美国《爱国者法案》签署12周年纪念日。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做出了通过一系列法律扩大执法和司法权力的决定。该法案要求公共和私营组织提供与国土安全相关的信息,而这种做法被指践踏和侵犯了隐私权。批评人士指出,“几乎没有学术研究系统分析该法案的制定、实施及其影响”。25日和26日,包括美国民间反战组织“粉色代码”在内,超过100个民间团体在华盛顿特区举行游行,抗议政府对民众的大规模监视。民间团体还向国会议员进行游说,要求国会调查国家安全局大规模监视项目,征集并递交了数十万份请愿签名。

下一个愤怒者是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似乎嫌奥巴马的头还不够大,英国《卫报》24日继续爆料称,美国情报机构曾经监听至少35名国际政要的电话。目前,这35名国际政要的身份尚未曝光,也还不清楚这其中是否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等人。已经有媒体称,德国是美国最紧密的盟友之一,如果美国对待最紧密的盟友都采取这样的措施,那对敌对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令人无法想象。“奥巴马不应该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而是和平破坏者。”美国《全球邮报》写道,斯诺登披露的内容一滴滴流出,汇成白宫的大麻烦,令其所谓“拯救了布什时期锈迹斑斑的海外关系”的说法落空,曾被大西洋两岸欢呼为一位英雄的奥巴马正被证明,他和布什没那么大不同。

  在美国盟友人人自危的同时,有一个国家似乎信心满满,那就是日本。24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认为美国情报机构没有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进行窃听,“日本政府一直为保护信息安全采取适当的措施,完全没问题。”

  不知是信心太足还是有点心虚,菅义伟甚至声称,“没有考虑”向美方面就有无窃听的问题进行核实。

  不过,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4日的报道可能会给菅长官当头一瓢凉水,报道称,根据主导斯诺登泄密事件报道的英国《卫报》外交编辑朱利安的说法,只有5个国家免遭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的入侵,分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回首“监听门”爆发之初,斯诺登曾经被认为是一抓一大把,数都数不过来的小角色,“没多大油水”。就算他对美国棱镜计划的机密内容知道一些,但机密都是分级管理且有时效性,而且斯诺登早在2009年就离开了中情局,四年的时光,足够棱镜计划脱胎换骨地升级N次。但这次,小人物确实搅动了大世界,这当然是因为斯诺登不断“有料”,更多的则如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说的,“窃听已经触及了底线”。这个底线,不仅是欧洲的,也是整个世界的。美国,这个自视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国家,如今面临被拉下“神坛”的窘境。

  直至目前,面对来自全球多个受害国家的强烈反对和谴责,美国仍与往常一样基本采取不予置评的态度。不断升级的窃听丑闻正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制造着越来越大的互信鸿沟。在美国拿出真诚的态度和行动前,恐怕一时还找不到填补这一鸿沟的方法。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


浙江日报 观天下 00017 监听门下,谁能幸免? 2013-10-28 浙江日报2013-10-2800009;浙江日报2013-10-2800012;浙江日报2013-10-2800017;浙江日报2013-10-2800008;浙江日报2013-10-2800015 2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