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老爸在囧途

  吴孟婕

  限娱令又来了,据说还是“升级版”,足以让原本风起云涌的卫视竞争格局更显扑朔迷离。但,我还是可以大胆地“预言”:一大波“亲子秀”节目将取代青春类选秀、青年类相亲节目,成为接下来的荧屏热点。

  白纸黑字,不服来辩。我的自信,来自以下几个“例证”——

  国庆假期后,一档名叫《爸爸去哪儿》的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秀收视不俗,成为搜索、论坛、微博、朋友圈的热词。电视台破天荒安排了8次重播,人们几乎都在追看郭涛、林志颖、田亮等5位星爸带着5个萌娃上演的“人在囧途”。不仅节目火了,前两集的拍摄地——北京郊区一个美丽古朴的小村庄也成了热门旅游景点。

  而接下来,随着《人生第一次》《老爸老妈看我的》《好爸爸坏爸爸》等同类节目在各卫视迅速跟进,一场荧屏“真儿秀”大战正式打响。怎样与孩子沟通?如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这些在节目进行中被凸显、被放大的育儿难题,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与眼下扎堆热播《小爸爸》《辣妈正传》《孩奴》等育儿剧一样,《爸爸去哪儿》等一系列亲子节目的出现也可谓生逢其时:随着80后独生子开始迈入婚姻生活,各种矛盾应运而生;同时,这一代人儿时的偶像,也在这几年相继为人父母,比如董洁、马伊琍等都曾在微博上为孩子的入园、择校问题发过牢骚。从这些与自己人生经历同步的电视剧、电视节目,以及星爸星妈的烦恼中,80后观众很容易找到共鸣。据统计,《爸爸去哪儿》收视人群中,25岁至34岁的观众高达36%。

  一档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其看点不外乎“养眼”和“生动”。用一位朋友的原话,林志颖儿子Kimi那句“嗲得要命”的“不要嘛”,以及与玩具狗“小黄”分别时的啜泣,真是让“人心像糖一样化了”;而我本人,则对另两位小朋友的“爷爷你在家好好的”和“西瓜荡秋千”过耳难忘。

  这可与综艺节目中惯用的挠痒痒式的简单搞笑或拙劣表演不同——你看,孩子的脸因为奔跑而涨得通红,因为爸爸的分数低而显得沮丧,点点滴滴,真情漫漫。对此,他们自己可能浑然不觉,但荧屏那头的我们却能悉数接受,甚至笑得涕泪横飞。

  点击2013年层出不穷的电视综艺节目,好消息是,我们终于知道了山寨和跟风必死;坏消息是,大多数海外引进、自主研发的产品,还没有脱离“断奶期”和“学步期”,创新开始走向哗众取宠,荧屏内外的“戏剧张力”堪比电影。

  《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版权购自韩国。在东方文化中,年轻爸爸的形象与“不靠谱”、“马大哈”紧密相连,他们普遍不懂哄孩子、不善做饭,更不会给女儿扎小辫,把明星爸爸与幼儿放在一个环境里,本身就造成了节奏的“失控”。

  第一集末尾,5对手忙脚乱的父亲和孩子终于吃上晚饭,前面却站了一排“长枪短炮”。节目总导演“不无自豪”地表示,摄制组设了45个机位,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才能剪出一集。这个阵势,已经超越了《我是歌手》38个机位、400个小时素材剪一集的湖南卫视制作纪录。

  如此看来,这档节目的制作初衷,仍然没有摆脱“电视大片”的模式。好在,孩子们几乎不受那些表情紧张的“大人们”的干扰,他们没有台本、不按常理出牌,会哭、会闹、会调皮,像田里的嫩草一样,从容又使劲儿地一寸一寸往上抽长。于是,出人意料地,为荧屏带来久违的温情和清新之风,而自己却仿佛浑然不觉。

  谁都有过童年,不是吗?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老爸在囧途 2013-10-25 3232273 2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