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潮起云涌正当时 浙商回“嘉”展宏图

  潮起云涌正当时 浙商回“嘉”展宏图

  今年1~9月,嘉兴浙商回归引进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13.32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90.65%。

  潘程程 边淑兰 张莉/文

  2011年10月,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浙江吹响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号角,“浙商回归”上升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两年来,嘉兴同步推进,以乡情感召为纽带,以招大引优为导向,以项目落地为核心,以优化服务为保障,浙商回归热潮涌动。2012年,浙商回归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03.3亿元,荣登全省综合考核“亚军”。今年1~9月,嘉兴浙商回归引进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13.32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90.65%。

乡情感召,用“诚意”吸引浙商回归

  细致入微是“嘉”的温暖,声声入耳是“嘉”的召唤。嘉兴,位于长三角中心腹地,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相距均不到100公里;嘉兴,是党的诞生地,“红船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嘉兴,自古民风淳朴、文化多元、社会安定和谐;嘉兴,与周围同等级地市相比,土地、投资、生活、劳动力成本均不高;嘉兴,扎实的产业基础、有力的平台支撑、丰富的创新资源,投资潜力巨大。多元环境的优势,乡情的诚意感召,吸引了大批浙商关注的目光。

  投资难、融资难、创新难、盈利难、落地难以及创业平台困扰之忧、公司组建困扰之忧、子女就学困扰之忧、项目办理困扰之忧、生活安居困扰之忧这“五难五忧”,是浙商回归创业创新途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为此,嘉兴专门制定出台了“1+13”一揽子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配套政策,同时结合“双千双百”进村入企走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已组建的国税“金税”、地税“春风”、工商“红盾”、“96345”民声热线等30余支服务团队,针对性地为有回归意向的浙商及落地项目排忧解难。在财政支持方面,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浙商回归”,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采用“一事一议”方式进行扶持,并实行资金预安排拨付;对重点浙商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给予100万~3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在税收优惠方面,对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内的浙商企业,给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优惠;对年销售规模10亿元以上的浙商企业总部产生的税收,给予连续5年50%的减免。在用地保障方面,对引进浙商回归重点项目的园区给予指标倾斜,确保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50%以上用于浙商回归重大项目,为浙商创业创新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氛围,多管齐下吸引浙商回“嘉”。

  在提升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招商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嘉兴各地积极探索建立浙商回归总部基地、产业基地等平台,提高浙商资源集聚水平和项目承载能力。嘉善世界浙商园占地1610亩,计划基础设施投入5000万元,全力打造成为“浙商回归”的示范点,目前已签项目6个,总投资29亿元。平湖临沪产业园目标是打造成在沪浙商回归首选地,目前已有6个浙商回归项目落户。

  今年以来,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嘉兴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筛选确定重点招引项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上海推介会、北京推介会等各类招商推介活动91场,推介项目471个,签约项目264个,协议总投资644.5亿元。开展“百场科技对接”活动,全市共计开展针对浙商的上规模产学研对接活动12场次,参与企业1855家,达成合作意向102项。此外,连续四年赴加拿大开展招才引智推介,先后邀请9个海外高层次人才社团300余人来嘉考察交流;同时发挥工商联、商会、侨商会的作用,通过异地商会引进的项目占总引进数的比重不断提升,利用省外商会拓展招商资源成效初显。

张开双臂,用“改变”迎接浙商回归

  “嘉”的诚意,是以浙商之忧为己忧,以浙商之难为己难。为了保证浙商创业创新项目在审批过程中的一路畅通,嘉兴市推行“四减少四放权”改革,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放权于基层、企业、市场和社会,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针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各个环节实行“并联审批”以求再优化。

  帮投资者成功,助投资者发展,替投资者着想,为投资者服务,成为嘉兴市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通过开设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运行提供“全程服务”、深化“以企引企”等,打造诚信、亲商、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浙商项目提供规范、透明、高效的服务。对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一条龙服务,建立健全联审制、模拟制、代办制“三制联动”的全程代理服务机制,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到建设、投产等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集中解决项目落地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模拟制”靠前服务,去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模拟审批项目62项,涉及投资项目资金200多亿元;“代办制”全程服务,今年以来,共代办投资项目615个,近75%的新建投资项目实行了代办服务,项目审批平均提速两个月左右,提速近40%;“联审制”高效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共召开投资项目联审会议237次,联审项目436个,总投资311.6亿元,联审联办的实际平均办理时间分别比法定时间和承诺时间提速60%和30%以上。

  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近年来,嘉兴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力求人才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升级同向发展,在引才、育才、用才等诸多环节创新政策,改善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破解人才要素制约为创业创新的人才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在实现资本回归的同时更多地带动“智本”的回流和集聚。截至目前,全市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29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名,省“千人计划”专家47名,位列全省前列。嘉兴市域内已有高等院校7所,各界人才70多万人。这些人才储备均将为回归浙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嘉兴也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科学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经济中心,先后引进和共建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关村长三角创新园、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其中不乏来自美国、丹麦等国涵盖绿色建筑、生物农业等众多前沿领域的研究项目。

  从浙商有回归意向开始直至项目落地,土地要素一直是整个项目行进中的瓶颈。嘉兴因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重、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等原因,导致土地资源紧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盘活有限的土地存量,帮助有回归意向的浙商把项目成功落地,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嘉兴市在精细化安排现有用地指标的同时,通过“两退两进”、“存量盘整”、“零地招商”等手段,强化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理念先导,“腾笼换鸟”,节约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转型发展的蹊径。今年以来,已腾退低效用地9525亩,浙商回归项目供地面积达5000余亩。

携手共赢,

用“转型”实现共同发展

  一片热土迎一腔热血,浙商有创业的激情,嘉兴有发展的热情。在热潮涌动的回归浪潮中,可以看到浙商回归是嘉兴经济转型升级和浙商转型发展的共同迫切需要。

  嘉兴借助优质“浙商回归”项目落地,以及前沿高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为积极顺应国际、国内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嘉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群多次强调浙商回归引进工作要关注好项目的引进,要跟嘉兴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相对应,注重现代农业、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以及高端特色服务业项目的引进,从而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招大、引强、选优”这一浙商回归工作主旋律的指导下,保量提质成为今年嘉兴浙商回归的重要目标。据嘉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合作交流办主任陈铭嘉介绍,为了推动浙商回归工作的有序开展,今年,嘉兴市在认真研判浙商创业创新机遇挑战的基础上,已编制完成《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嘉兴发展三年规划(2013-2015年)》,构建市、县两级联动全覆盖的浙商创业创新规划体系。同时,把“十万浙商进百区”活动作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一个重要载体,精心组织参加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和“十万浙商进百区”活动,排摸筛选优质推介项目,力争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在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幕式上签约。

  今年以来,嘉兴市引进浙商回归重大项目132个,到位资金110.48亿元,引进世界、中国500强5个。在继去年引进总投资170亿元的平安养生养老项目和总投资100亿元的乌镇国际雅达健康产业园之后,今年新引进了总投资120亿元的中国·桐乡文博影像开元旅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中国陶庄循环经济城项目,总投资15.57亿元的年产6万吨生物质纤维纱项目,总投资9.4亿元的三星精密不锈钢(平湖)有限公司电子专用材料生产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促进了嘉兴加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同时,回归浙商在嘉兴的发展土壤上发挥更好的作用、打响浙商品牌。嘉兴市委副书记高玲慧表示,浙商回归不是在外产业和项目的简单“回撤”,而是借助回归实现项目由“大”到“强”、由“优”而“精”,从而站上更高平台,面对全球竞争。

  嘉兴注重对创新型金融机构的引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产业,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加速企业做“优”做“强”。南湖区以打造“基金小镇”模式为突破口,加大资本引进,今年引进5家浙商回归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注册资金6100万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25家,认缴资金37.96亿元,实际出资23.21亿元。国内著名基金投资管理商——雏菊机构,将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的资产管理公司迁入南湖区,并注册了资本金约50亿元的基金。嘉善县和隆德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注入资金规模已达10亿元。海宁融正创业股权投资企业已经落户海宁经济开发区,凯泰资本等签约基金正加快落户海宁。

  此外,嘉兴注重以合作促回归,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抱团联盟等形式,借助核心技术跟有实力的投资者、企业开展产业和资本合作。如通过以外引外,桐乡市桐昆集团引入了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MS Fiber Holding Limited(中文名称:摩根士丹利纤维控股有限公司),认购桐昆集团股票4180万股。

  嘉兴正张开双臂,迎浙商回“嘉”。嘉兴这座位于长三角中心腹地的城市,这座有着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红船精神”的城市,这座自古民风淳朴、文化多元、社会安定的城市,正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优质的投资环境、务实的政府作风,开放怀抱,吸引着更多的浙商前来创业、发展。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潮起云涌正当时 浙商回“嘉”展宏图 2013-10-25 浙江日报2013-10-2500008;浙江日报2013-10-2500007;浙江日报2013-10-2500010;浙江日报2013-10-2500012;浙江日报2013-10-2500015;浙江日报2013-10-2500014 2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