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唱响山村致富歌

——记省派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苏玉婷

  本报记者 廖小清 县委报道组 徐平

  从三尺讲台,奔向广袤乡村;从大学声乐老师,变身农村工作指导员;从门外汉,成长为致富带头人……

  苏玉婷,是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声乐老师,省派驻天台县白鹤镇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挂职镇党委副书记,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首山村致富歌。

  作为2009年唯一的省派女性农村工作指导员,苏玉婷一心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已连续3年荣获省级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称号。

  一月跑遍14个村

  位于浙东中部的天台,距杭州有200多公里,与繁华的杭州城相比,交通、生活等各方面条件较为落后。

  日前,记者在天台白鹤镇见到苏玉婷时,她正在认真修改《浙江天台白鹤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袜业市场(待建)模式论证报告》。“白鹤镇袜业已有近40年历史,但由于各种原因开始萎缩,如果这个产业搞不好,很多村民的收入就没保障了。”

  性格开朗的苏玉婷,身着红色毛线衣,配条牛仔裤,头发只是简单地扎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是搞艺术的大学老师。

  2009年初,苏玉婷在学校网站上看到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通知,脑海立即闪现去农村锻炼的念头。在山西农村长大的她,虽然成了大学老师,但内心一直想为农村做点什么。她两次跑到学校有关部门申请,都被婉拒:“农村工作指导员要天天和村民打交道,一个女孩子去,太不方便了。”

  “我是农村出身,能适应的。”经再三请求,苏玉婷才获得同意。当年2月18日,是她最难忘的日子。学校领导送她到派驻点白鹤镇白水村,只见破旧的村办公楼四处漏雨,村里卫生状况也不堪入目,垃圾随地可见……看到这一切,学校领导放心不下,当天又带着她返回杭州,建议换一位男同志去。

  “我已下了决心,镇干部、村民也见过了,不能一见困难就退缩。”两天后,苏玉婷独自坐长途汽车来到白鹤镇。艰苦的生活条件可以克服,但让她困惑的是,一些镇村干部对她并不理解:“一个女老师到村里来,能帮上什么忙?肯定是来镀镀金的。”“帮扶,直接给钱就是了,农村工作我们还不懂?”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怀疑的目光,反而坚定了苏玉婷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语言不通,她就一边学习,一边请人翻译;村民忙,她就白天熟悉农村工作政策,晚上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很快,她就跑遍浙江工商大学结对帮扶的14个村,与村两委干部反复商议发展思路,和村民促膝长谈致富愿景。

  莲花村急需修桥铺路;白水村要重建危房;左溪村等3个村需建公厕……1个月后,一份关于14个村的基本情况、问题、发展建议的调研报告,呈现在镇领导和县有关部门领导面前,所有人对这个不服输的女老师开始刮目相看。

  驻村干部葛永跃说,他开始也对苏玉婷有怀疑。慢慢地,她用行动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她手里总是拿着书和笔记本,问得很细,提出的观点也很有针对性;有些村民对致富没有信心,她就把大家组织起来,讲致富故事、宣传惠农政策,唤醒了大家的致富激情。

  驻村感言:做农村工作没有捷径,把走门串户与下田头、穿皮鞋与穿草鞋、握笔头与帮农活结合起来,工作便会如鱼得水。

  村民三度盛情挽留

  经过一个个不眠之夜的思考,苏玉婷的帮扶思路逐渐清晰。在农村成长的她知道,村民最朴实,要赢得信任,就要让大家看到变化。

  苏玉婷记得,她第一次到白水村破旧的会议室开会时,一些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窃窃私语:如果她能帮村里造好办公楼,大家就支持她,否则再好的想法也没用。

  苏玉婷决心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她一边请结对帮扶白水村的学校两个学院领导来实地察看、提供支持,让朋友帮着设计村办公楼的图纸;一边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争取资金支持,并动员村里自筹一部分钱。2009年底,由3间两层楼组成的村办公楼,拔地而起。

  “苏老师为我们村办了不少好事,真是个好人。”一路采访,谈到苏玉婷,村民们有说不完的话。85岁的白水村村民朱致龙告诉记者,以前大部分村民种苗木,但每年都愁卖不出。苏玉婷知道后,和10多名大学生暑期实践小分队队员,冒着酷暑挨家挨户调研。“在她的努力下,村里成立了苗木合作社,大家再也不愁卖难了。”

  晚上,记者和苏玉婷来到白水村村支书朱用贵家中。“苏老师三天两头在村里,村民都很熟悉她,开玩笑说学校是她的‘娘家’,这里是她的‘婆家’。”收割稻谷扭伤了腰的朱用贵,正在挂吊瓶,见苏玉婷来,坚持要站起来招呼。他告诉记者,苏玉婷刚来时,苗木种植户的人均年收入才4000多元,去年已突破1万元,大家从心底感谢苏老师。

  不仅驻点的白水村,在浙江工商大学结对帮扶的其他13个村,村民谈起苏玉婷办的实事都滔滔不绝:莲花村被洪水冲坏的道路修好了;桥亭村有线电视入户的问题解决了;左溪村等3个村建起了公厕……据不完全统计,苏玉婷第一年就为14个村争取了450余万元资金。

  苏玉婷一心办实事的态度,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白鹤镇党委书记余昌斌感触最深的是,苏玉婷1年挂职期满时,14个村的村干部和不少村民纷纷找到他,让镇里帮忙挽留,有些村还以村党支部的名义打报告,“这种情形,我以前从没遇到过。”于是,镇党委专门向浙江工商大学递交了留任报告。

  面对村民的盛情,学校领导向苏玉婷征求意见,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并主动要求派她到条件更艰苦的万年山区蹲点。在她的努力下,万年山6个村相继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茶农收入明显提高。

  2012年初,第3次挂职期满时,村里又纷纷打报告到镇里。余昌斌考虑到苏玉婷挂职时间已长,便征求她的意见,她却主动向学校申请留任:“还有项目没完成,我舍不得离开,派其他同志过来有个适应过程,请让我继续留下!”

  驻村感言:是否真心对群众,不仅自己心中有数,群众心里更清楚。做群众工作,关键是心里要装着群众。

  最美歌声唱响山村

  “苏老师,什么时候有空来和我们跳舞呀!”傍晚时分,在新楼下村村民广场,10多位村民正在跳排舞。见苏玉婷到来,舞蹈队队长周碧琴连忙迎了过来。

  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期间,苏玉婷在帮助村民解决民生问题、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没有丢掉她的老本行。每到一个村,她都会有意识地关注群众的文化生活,想方设法为村民文化生活注入新活力。

  周碧琴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只有一支腰鼓队,只有逢年过节和有重要活动时,才派一下用场。苏玉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有空就到村里来,教大家跳排舞、佳木斯健身操。“现在,一些住在镇里的村民,也经常在晚上赶回来跳舞。”周碧琴说。

  在左溪村,50多位妇女组成了花鼓队;在上新联村,村民学会跳排舞后,又组建了女子合唱团……

  2010年9月1日,苏玉婷的父亲患病离世前一周,她还在策划镇里的专题晚会,当镇领导叫她先回去照顾父亲时,她却说,邀请函都已发出,因个人的事情临时改变晚会的时间不妥,还是把工作完成再回。当她完成任务连夜赶回杭州时,父亲已不能进食了,却还艰难地说:“我当过村干部,知道村民需要你,我不会怪你的……”面对老父亲的宽慰,她泪如雨下。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当记者问她为何乐意留在农村时,她微笑着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奉献,既然选择当农村工作指导员,就要把村民的事放在第一位。”

  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的真谛——向沈浩同志学习》一文中,苏玉婷这样写道:沈书记决定在小岗村再留3年。当然,他不是淡薄亲情之人,他也想回家。面对家人的不舍,他也有过矛盾,也有过顾虑。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那片土地……

  苏玉婷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她说,她虽然很愧欠家人,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既然选择了这片土地,就一定要留下最美的“歌声”。

  驻村感言:当我站在讲台上,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好老师;当我站在舞台上,我会努力成为一名好演员;如今,我有幸站在这块充满生机的沃土上,就要努力做一名对得起百姓的农村指导员,帮助他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唱响山村致富歌 2013-10-24 3207073 2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