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八旬老人去世 五百“儿女”悼念

仙居接生婆好福气

  记者 斯信忠 县委报道组 张肖斌

  本报仙居10月23日电 今天上午,仙居县南峰街道管山村党支部书记陈田忠,来到赵杏女墓前,与多个自称为赵奶奶的子女,一起悼念这位慈祥的妈妈。

  前不久,88岁的赵杏女去世。葬礼那天,现场来了500多名自称“儿女”的送行者,原因是他们中很多人是赵奶奶接生的。

  1946年,当时刚刚20岁出头的赵杏女因为懂得一些接生知识,开始为当地的产妇免费接生,一直到1979年,计划生育成为国策后,她才结束了接生生涯。

  30多年来,经赵杏女接生的孩子有上千个,如今年龄最大的有67岁,最小的也有35岁,接生范围遍及管山村邻近的下陈、上应、东坑等10多个村。

  今年59岁的陈田忠说:“母亲在世时经常讲,我出生那天下着大雪,因是手脚先出来的,情况很危险。”多亏了赵妈妈赶来紧急施救,才保证了我们母子俩的平安。

  “听到老奶奶去世的噩耗,我们这些曾被老人接生过的人,自发来到这里,参加老人的追悼会,我们应该叫她为赵娘,因为是她把我们接到了这个世界,是世上第一个为我们穿衣洗澡的人,所以,我们怀着沉重悲痛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赵娘送行。”悼词里这样说道。

  说起赵奶奶,当年经赵奶奶接生的李婷说:赵娘在当地的名气可大了,她不但是一个“接生婆”,更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媒婆”,周围村庄经她介绍牵线成亲的,就有30多对。

  平时,村里人有红事白事她都热心帮忙,哪家孩子同父母吵架,赵奶奶也会“多管闲事”地进行劝架,由于老人说得在理,效果还不错,村民们都十分敬重地叫她为“赵娘”。老人去世后,不少村民都是拖家带口来送“赵娘”最后一程。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仙居接生婆好福气 2013-10-24 3231474 2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