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转型需要新的增长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认为: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更像是一个转型的概念,它将更为强调质量和效率的含义,更为突出发展模式的转变,它的战略目标和历史意义在于将中国成功推向高收入国家。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乃至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全球化浪潮、市场化改革和货币化进程三者的叠加驱动并加速的。然而,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新格局以及中国自身的约束条件来看,无论是外部的驱动力,还是内部的驱动力,现在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这就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城镇化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增长动力转型的本质是要为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寻找可持续的动力之源,最原始的动力通常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化过程中生产率的提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结构效率,即人口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二是规模效率,即人口密度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三是分工效率,即不同城市之间的专业分工、劳动力的素质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对于城市的分工往往具有重要作用。
总体上讲,结构效率、规模效率和分工效率是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三条渠道。在城市化的早期阶段,结构效率居于主导地位,恰当的政策应该是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使农业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转移至非农产业,从而促成生产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