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整合、集群挺进、集约发展
余杭工业强市规划关键字:集
本报记者 周静
【集】:群鸟在木上也。有聚在一起、集市、集子、集姓等意思。另外,集也是控制论中的一个概念。对于任何一个系统来说,欲提高其功效,都存在“集”的合理性问题。合理的“集”使系统的功效高倍放大。
余杭,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上世纪80年代,余杭和萧山、余姚、慈溪、鄞州等地,属于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最好的几个县(市、区),时称“五虎争雄”。现在,余杭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使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房地产转到工业经济发展上来,并使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快速发展,重振雄风。特别是通过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重点工作,在工业有效投资、企业培育、节能降耗、两化融合、企业服务等五个方面寻求新突破。
根据《余杭区工业强区建设规划(2012-2016年)》(以下简称《规划》),余杭区未来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园区提升改造为抓手,围绕工业做强、做优、做高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发展家纺服装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及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培育等七大工程为重点,坚持不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余杭区建设工业强区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链、产业基地、龙头骨干企业及优势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主导产业的高端化和集群化发展,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和竞争力,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发展水平,确保余杭工业发展继续走在杭州和全省前列。
集聚整合:产城融合提升发展高度
“鸾翔凤集,羽仪上亲”——晋·傅咸《申怀赋》
集聚优势指由于某一区域内同一行业的产业链相对密集与完整,多企业、多环节相互融汇,紧密合作,以小搏大,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区域产业链的整体升级,产生更高的集团效应。
余杭西溪旁,正在搬来一座城,这座城就是大名鼎鼎的淘宝城!自8月底持续至10月下旬,淘宝系浩浩荡荡共计1.2万人将陆续搬进地处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淘宝城。未来科技城由于淘宝城的启用,其智慧含量、创新动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对于余杭来说,淘宝城的建设和启用,不但显示着区域发展变革的每一个进程,更意味着以未来科技城为代表的“五城一基地”六大产业平台的孕育成熟,因此而产生的人才、项目、配套等方面的引领效应和产城融合发展的集聚效应,正在促使余杭加快建设产业强区的脚步。
2011年末,余杭酝酿启动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乔司国际商贸城、临平新城、杭州北部新城、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五城一基地”建设。如今,“五城一基地”建设在余杭已经进入“共识+共建”的合力阶段。
正如余杭区委书记徐立毅所言:“一个地方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打造增长极,加大产业集聚度,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为此,必须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打造平台,把发展的高度拉高。没有高度就没有竞争力,这对调整经济结构意义非常重大。余杭推进产城融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最重要的还是要体现在‘五城一基地’当中。”
在《规划》中,余杭提出要围绕“五城一基地”和各镇街工业园区,着力打造层级不同、功能各异、互动发展的产业平台体系。建设“五城一基地”产业平台的工作中,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晋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国家级拓展区,是余杭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未来科技城列入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集聚了尚越光电、星月生物、易文赛生物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引领创办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矿区整治、征地拆迁、基础配套、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是未来余杭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板块。
今年前三季度,“五城一基地”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67.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6.79亿元,分别占到全区总量的34.8%和37.88%,集聚之下,区域发展的龙头正在抬起,余杭发展的新格局正在打开。
集群挺进:培养经济增长持续动力
“来风韵晚迳,集凤动春枝。”——南朝·陈·贺循《赋得夹池修竹诗》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按照《规划》,余杭将以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集聚化为发展方向,以各个产业集聚区为主平台,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转型升级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高成长的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家纺服装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建设一批余杭特色产业基地,培养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持续动力。
做专高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余杭区第一大产业,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汽车零部件为主,拥有华立仪表、南方泵业、杭锅装备、国能汽轮、兴源过滤、宝鼎重工、西奥电梯、运达风电、东华链条、春风动力等一批优秀企业。余杭将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方向,充分发挥承接主城区优势产业延伸和装备制造企业自身的良好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融合,打造余杭高端装备板块,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
做优生物医药产业。余杭目前是省级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代表企业有贝达药业、诺华天元、民生药业等,在创新药物、生物疫苗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其发展目标是:以创建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区为契机,立足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础,完善规划、招引项目,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力争到 2016 年,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年营业销售规模突破 150 亿元,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
提升家纺服装产业。家纺服装产业是余杭区传统优势产业,涉及生产窗帘、沙发布艺、床上用品、静电植绒、花式纱线、印染等,其中装饰布占全国装饰布销售的35%以上。奥坦斯代表余杭家纺企业成为制定装饰织物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确立了余杭家纺的行业龙头地位。余杭将以建设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中国(杭州)纺织服装工业设计创意中心为契机,力争到 2016 年,全区家纺服装产业年营业销售规模突破400 亿元,成为市场占有率高、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大的全国乃至国际家纺产业基地,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聚总部,纺织服装产业创新与技术孵化核心基地,国际品牌本土化研发基地。
集约发展:“路线图”引领经济升级
“巨舰迅檝,冲波噎水,旗鼓八万,焱集石头。”——《梁书·武帝纪上》
在重点平台集聚发展的同时,余杭还在“集约”两个字上做文章。余杭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炳鑫表示:“为了落实《规划》,我们围绕‘园区提升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两项重点工作,积极谋划工业强区(暨‘两改’工作)路线图,分‘三步走’,全力创建工业强区。”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明确“工业强区”路线图,紧紧抓住园区提升改造、企业技术改造不动摇,用倒逼机制扎实推动“腾笼换鸟”、“机器换人”不松懈,强力推进工业强区建设。
“晒家底”——开展地毯式调查摸底,理清全区工业企业现状,做到“建账见图见物”。目前全区已建立3898家工业企业名录库。
“评高低”——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企业土地利用状况、技术设备工艺先进程度、综合效益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建立企业发展档案,实行分档分级动态管理,并对应要素配置与政策扶持的培育机制。
“抓两改促提升”——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加快园区提升改造。优化项目服务审批,积极深入企业,做好项目设计、报批的各项服务工作,推动提升改造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提升改造项目建设上;提升改造项目会审制度,优化审批效率,确保审批速度;加快项目推进,加强项目梳理跟踪,明确计划、重点,确保进度、质量,推动提升改造项目有序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突出“机器换人”。挖掘“机器换人”项目,通过摸底调查,制定出台先进设备引导目录,通过加强引导和强化倒逼,增强企业“机器换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完善政策体系,明确工作举措,成立专家指导小组,为企业“机器换人”项目提供咨询服务,适时组织召开企业装备自动化改造现场会、专题先进设备推广会,加强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坚定企业信心。加大存量挖潜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机器换人”,强化平台、镇街主体责任,推动目标落实。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进行“协同改造”,支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布局向专业化协作、产业配套的方向发展。
集聚整合,集群挺进,集约发展,未来余杭将以高端为引领,切实提升现代工业能级和产业竞争力,余杭工业强区将会有美丽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