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石头屋,
风韵犹存

我在:玉环栈台

  层层叠叠的石头,不区分形状,也不遴选大小,却被码得结结实实。屋顶的青瓦片,如鱼鳞般铺展,上面压着一排排的石头。石头围墙足有2米多高,藤蔓爬得墙头一片绿意。

  这样的石头房,是浙东南沿海常见的民居。但这些年,能成片或整村保留的石头屋村落,越来越少。在海岛县玉环,也只在交通偏僻与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庄,才能寻觅到这种风景。窃喜的是,在我的老家栈台,那些承载着无数成长印迹的石头房,依然在那里,静静地伫立在海风中。

  尽管光阴荏苒,我们满怀着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慨,但墙上的石纹似乎一如当初的明净,那层层青瓦,依然整齐划一。记得小时候,父母最担心的就是瓦片在台风中飞走或砸碎。于是每次台风来前,家家户户第一要务就是上屋顶压石头。那时母亲最羡慕的生活,就是不管风吹雨打,都不用担心屋顶被掀走。

  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今,越来越多的邻居离开石头房,住进了集镇或村建小区,但父母坚持住在这幢两层的石头房里。当然,与邻居废弃的旧屋不同,我们对它进行了恰当的改造。木窗换上不锈钢窗,屋梁上隔了吊顶,有线电视、宽带接进每个房间,卫生间配套齐全。但有一样没有变,每日三餐,妈妈还是在土灶上生火烧饭,炊烟袅袅地从烟囱里升腾。夕阳下,我坐在屋后的岩坡上,闻着母亲炊烟里夹杂着的那股淡淡的咸腥味,放眼屋前这片浩淼无边的东海,思绪飘向远方。

  越来越多的海边儿女开始眷恋自己的家园。在邻近的山里村,一位回乡青年决定学习德清“洋家乐”,将老家的石头房改造成乡土旅社,让更多人体会到石头屋的风韵。

  海岛多石少土,石头屋固然是先民们因地取材、因简就陋的被动选择,但从生态理念来看,石头房冬暖夏凉,简直是天然的会呼吸的房屋。当传统的风格,充实现代的内容,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00018 石头屋,
风韵犹存
2013-10-22 浙江日报2013-10-2200021 2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