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会”让东南亚国家“战略跨越”
史泽华
本月是东南亚地区的外交活跃期。先是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21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接下来是在文莱举行了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第8届东亚峰会。在两次峰会前后,热络的双边互访和会谈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此,该地区大国角逐的态势和热点问题的走向再次引发了热议。
中国以开拓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方式破解地区困局,在该地区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峰会上提出了构建“亚太互联互通格局”的构想,以此带动建设各次区域经济走廊,进而打造亚太大市场和实现一体化。李克强总理在文莱峰会上提出了“2+7”框架,即睦邻友好和互利共赢的共识,以及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7项主张,绘制出中国-东盟关系“钻石十年”的路线图。在同期中国领导人对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和越南等国家的访问中,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是被广为传播。APEC峰会以推进“活力亚太、全球引擎”的《巴厘宣言》回应了中国的呼吁,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在峰会后进入“聚变期”。
美国总统奥巴马缺席峰会这一话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出席会议的国务卿克里再三强调“这并不代表美国在亚洲的专注程度和影响力的下降”,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唱衰”美国的声音。自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美国便一直以“规范”中国崛起为主要目标,以安全上的“再平衡”和经济上的TPP谈判为主要手段,高调“重塑”本地区的经济和安全环境。在区域内的利益相关国中,日本希望通过TPP谈判提振国内经济和拉近与美国的关系,也借道“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的“威胁”及说服东南亚国家“联手制华”。菲律宾等其他国家,也在各搭各的“便车”。奥巴马“缺席”话题受关注的背后,是某些美国战略的受益国对该国“履约”能力的担忧,以及对其他国家这么快就抛掉了制华“承诺”的失落感。两次峰会上,“关心”南海海上通道安全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反复重复一句话:“相关国家(指中国)必须遵守国际法,反对单方面采取行动。”但响应者寥寥。
此次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主动出击,看似中国在利用“经济牌”与美日等国抢夺“政治和安全地盘”,试图排挤后者的影响力。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中国推出的互惠共赢战略在峰会上受到的如此多的赞誉和欢迎,表明域内相关国家正在尝试一次对冲单边零和游戏的“战略跨越”。几年来,“再平衡”战略的实施所造成的中美战略信任流失、因域内某些国家挑动和炒作对华领土争端而引发的局势紧张、不得不在大国战略对峙中“选边站”的尴尬事实,已经让多数国家感受到了和平与发展机会的珍贵。中国主动调整战略姿态,让很多国家重新找回了信任。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有鉴于中国在南海政策上的微妙调整,南海的真正危机已经过了,南海区域局势将趋于稳定。”
战略上的理性回归,符合东南亚域内多数国家的利益。不过,问题的关键依然是让共同“猎鹿”者真正分享到实惠,让走而“猎兔”者受到惩戒。任何时候,域内国家的共同进步都需要协奏,而非独奏,都需要协作共赢,而非单边零和。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